-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感冒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类证治裁:时行感冒
皇帝内经: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1. 风寒证: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或葱豉汤加味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玉屏风散(表虚自汗)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医学心语论病理。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景岳全书分内感和外伤。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内伤咳嗽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金匮要略首提病名;备急千金要方之苇茎汤清热排脓
1. 初 期:疏散风热、清肺散邪-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哮证 朱丹溪首创病名;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1. 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五、喘证 医学正传分虚实 分哮喘 1.实喘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若汗出而喘不平,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寒饮内伏,复感外寒引发者用小青龙汤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蕴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六、肺痨 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明确病因为“肺虫”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治疗肺痨第一部专著
朱丹溪滋阴降火;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提出“杀虫”“补虚”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 内经首载病名
《丹溪心法》: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证治汇补》分虚实。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安宫、至宝丹)
4)痰浊蕴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小青龙汤)
5)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八、心悸
《内经》病因:宗气外泄,心脉不同,突受惊恐,复感外邪
病名首见于《金匮》《伤寒》提出治则及炙甘草汤等
《医学正传》认为尚与与肝胆有关,并区分惊悸与怔忡
《医林改错》补充瘀血可致心悸,并记载血府逐瘀汤治疗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4)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九、胸痹
病名首见《金匮》,“阳微阴弦”创立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明清《玉机微义》鉴别心痛与胃脘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丹参饮)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4)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合当归四逆散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不寐
病名首见于《难经》;《金匮》酸枣仁汤
治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调)1.实证1)肝郁化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