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心目中的刘备—学生学习-清华历史教学.doc

陆逊心目中的刘备—学生学习-清华历史教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陸遜心目中的劉備—學生學習「神入」的一例 張 元 今年(2011年)5月19日,廣州市中學歷史老師《通鑑》讀書會本學期第二次活動,仍在鐵一中學進行。活動於下午二點半開始,五點告一段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學校食堂用餐,繼續閱讀,六點半開始,九點結束。下午四點左右,休息時間進來了許多鐵一中學的學生,約有五、六十位,坐在階梯教室的後方。這些同學,安安靜靜地聽著,無人交談,從他們的眼神中,感到他們十分專注,到了預定結束的五點鐘,我問活動主持人南國學校廖曉紅副校長,是否該下課了,廖校長見到同學端坐不動,就問:「你們還想聽嗎?」同學說:「想。」廖校長說:「那我們就延到五點半下課吧。」這個半小時,我們讀的是劉備伐吳,為 陸遜所敗,到白帝托孤的這一段。 夷陵道陸遜破敵 魏文帝黃初三年,西元222年,劉備伐吳大軍進竅夷陵,與吳軍相拒。劉備使出誘敵之計,為陸遜識破,按兵不動,吳國諸將見到埋伏的八千漢軍,紛紛出谷,方知陸遜思慮細密,眾人不及。此時,陸遜上書孫權,告以夷陵必能固守,並且有了破敵之策,因為陸遜担心漢軍水陸並進,見到劉備捨水就陸,他已擬定應付的方略,「願至尊高枕,不以為念」,請孫權大可放心。陸遜下令進攻,諸將不無疑惑,認為劉備初入境內,不乘其人地生疏,迎頭痛擊;而是在七、八個月之後,漢軍已固守要害,怎能取得勝利?陸遜解釋,劉備是一個經歷許多大陣仗的厲害角色,用兵之初,必然考慮周詳,這時不宜攖其鋒。時日已久,疲倦了,懈怠了,思慮也就鬆散了;打敗他們,正在此刻。陸遜決定火攻,破漢軍四十餘營,劉備大敗。 劉備登上馬鞍山,吳軍從四面圍攻,漢軍全面崩潰,戰死者達萬人。夜幕低垂,劉備經由驛道退至白帝城,驛人焚毀驛站,以阻斷吳軍。《通鑑》記曰:「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尸骸塞江而下。漢主大慙恚曰:『乃為陸遜所折辱,豈非天耶!』」這段話,我們要仔細「觀看」一下。首先,我們能否看到漢軍大敗的悲慘圖像?其次,我們能否進入劉備心中,看看他會想些什麼。劉備知道大敗,知道將士的「尸骸」塞江而下,心中的哀痛一定達到了極點。他會想到什麼呢?也許,他會想到當年呂布初見我,對我十分尊敬,你陸遜在哪裡?當年我與曹操煮酒論英雄,你陸遜在哪裡?當年在赤壁大敗曹軍,你陸遜在哪裡?而如今,我居然被你這個後生小子所敗,而且是一場徹底的大敗,面對眼前的種種淒慘情況,對於英雄豪傑而言,已經不是一世英名付諸東流,而是生命不再具有任何意義。劉備說了這句極其沉痛的話,表示已到了人生的盡頭。 《通鑑》對於這場戰役,在記述之後,作了幾點「因果」的解釋,就是用「初」字帶起戰前的某些事情,說明何以會有如此的結果。其中一條說到陸遜。孫權命陸遜為大都督,手下諸將,有的是曾跟從孫堅的老將,有的是公室貴戚,各自以為了不起,討論事情互不相讓,吵成一團。陸遜板起臉孔,手按寶劍,說:「劉備是天下知名,曹操都對他十分敬畏的人物,今天他帶兵入侵,真是一位很難應付的強敵。各位深受國恩,應該靜下心來,貢獻各自才智,共同想出辦法,克敵致勝,作為報答。我雖然只是一介書生,受命担任統帥,就是因為主上以為我有一點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担當這項責任,所以要諸位聽從我。我既然有此職責,就要盡力做好;我下達的軍令,你們必須聽從,若有違背,軍法伺候。」這裡陸遜提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應是那個時代人們對劉備的共同認識,不是陸遜一個人的意見。 呂蒙攻入荊州,關羽敗死,劉備為此出兵伐吳,趙雲諸人力諫,劉備不聽。諸葛亮何以不言?史書中只記劉備敗後,諸葛亮說:「如果法正還在世的話,一定可以阻止劉備;如果阻止不了,也不會敗得如此之慘。」胡三省在這句話下面,寫了一條按語:「觀看孔明這句話,知道他是不同意劉備伐吳的,但是他為什麼不勸諫呢?因為劉備非常生氣,是勸阻不了的,而且大軍順流而下,應該可以得勝。戰場情勢變化多端,在於能夠掌握關鍵,判斷準確,所以說法正若在,不會大敗。」我覺得關於劉備何以不聽眾人的勸諫,執意伐吳,曹魏大臣劉曄的說法最好。劉曄說:「劉備與關羽,名義上是為君臣,情份上如同父子,關羽死,劉備若不出兵報仇,總覺得劉備沒做到應該為關羽做的事。」其時,反對伐吳的人很多,都從理性上分析,都很有理據;但劉曄從情感上立論,闡釋了看事情的另一面,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面。我想劉備出兵伐吳,諸葛亮不言,理由也應該在此。 劉備退至白帝城,吳將徐盛等人建議繼續進攻,認為可以擒獲劉備。孫權問陸遜的意見,陸遜與朱然等人表示,曹丕集合大隊人馬,表面上說幫我們打劉備,實際上未必安有好心,我們應該立刻回師。胡三省接著寫道:「曹操不追關羽,陸遜不再攻劉備,他們的理由是一樣的。各國智謀出眾的人,都想得很周全,這是三國所以鼎立的原因。(以智遇智,三國所以鼎立歟!)」 白帝城劉備托孤 白帝托孤,與三顧茅廬一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