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医案荟萃.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暑湿内阻,平衡失司???????????????????????????????? 2、少阳郁热,平衡失司 3、痰湿内盛,肝风上扰???????????????????????????????? 4、肝郁脾虚,湿阴清阳 5、痰热内盛,肝风上扰???????????????????????????????? 6、肝胆郁热,风阳上扰 7、肝肾不足,风阳上扰???????????????????????????????? 8、阳气不足,水饮上逆 9、脾肾亏虚,清阳不升???????????????????????????????? 10、气血瘀阻,平衡失司 一、概述 梅尼埃病是因内淋巴病变所致的发作性眩晕。临床典型特征为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感觉自身在旋转,或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身体向一侧倾倒感,眼球震颤,伴有耳鸣、耳聋,或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属中医眩晕范畴,现代中医称“耳眩晕”。 本病病因病机与风痰扰耳、痰热扰耳、寒水泛耳、肝火熏耳、肝阳扰耳、髓海不足、阳虚耳窍失聪、上气不足、肝脾两虚等有关。其急性发作期多属于实或虚实挟杂,而缓解期多属于虚。 二、妙法绝招解析 1.暑湿内阻,平衡失司(刘炯夫验案) (1)病历摘要:舒某,男,40岁。宿有眩晕,昨因下田割禾,曝于烈日,又浴冷水,贪凉露宿,醒后即觉头晕眼花,泛泛欲呕,稍一转动即天旋地转,右耳闭塞伴蝉鸣,恶寒发热,心烦,渴不多饮,体痛足冷,便溏尿短,溺时洒洒然毛耸,舌红苔白腻,脉细濡而迟。证属暑湿内阻。治以清暑除湿,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当归、苍耳、白术各9g,党参20g,陈皮、青皮各6g,麦冬、泽泻、黄柏、半夏、藿香各10g,五味子、升麻、葛根各5g,神曲12g,生姜3片,红枣3枚。上方5剂而平,10剂而愈。(刘炯夫《浙江中医杂志》1981;5:218) (2)妙法解析:《症因脉治·外感眩晕》卷2说:“暑湿眩晕之因:炎夏主令,天之热气下降,地之湿气上升,人感冒之,则为湿热眩晕之症。”本例患者病机乃外感暑湿,郁闭清阳。暑湿之伤,常致气津不足,清阳不升,故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益气养血;麦冬、五味子生津;升麻、葛根解表祛邪,升发清阳;暑湿内阻,则脾胃失健,升降失调,故用泽泻、黄柏、半夏、藿香、苍耳除湿化浊;陈皮、青皮理气;神曲、生姜、红枣健脾胃。气津充而清阳升,浊阴除而升降调,则眩晕自除。 2.少阳郁热,平衡失司(周天寒验案) (1)病历摘要:刘某,4年前突发左侧耳鸣,头眩晕,卧则稍减,起则欲仆,诊为梅尼埃病。经中西药物治疗半年余,诸症基本消失。此次因受凉复发,症状较前为重而伴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口干苦,经服西药(药名不详)未见好转。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尤以左关为甚。此为少阳郁热,治以和解少阳: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0g,菊花12g,钩藤24g,生牡蛎31g,吴茱萸、甘草各3g。上方2剂后症大减,原方加炮参24g再进2剂,惟时有耳鸣以夜间为甚,舌偏红,两尺脉细数而弦。此为肝肾阴虚之象,以六味地黄丸6瓶善后。(周天寒,《四川中医》1984;3:46) (2)妙法解析:耳属清窍而主平衡,少阳经脉循行于耳。此例患者病机为外感风寒,邪入少阳,闭阻耳窍,功能失司。治以和解少阳,平肝定晕。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吴茱萸和胃,降逆止呕;生牡蛎、菊花、钩藤平肝定晕;甘草调和诸药。 3.痰湿内盛,肝风上扰 黄文东验案 (1)病历摘要:李某,女,20岁。头晕耳鸣,房屋旋转,胸闷泛恶,时作时止,喉间痰多,病历数月。前医迭进平肝潜阳之剂,病情未减,脉细数,苔白腻。证属肝阳夹痰,上扰清窍。治以平肝和胃,化痰降逆:珍珠母30g,穞豆衣9g,菊花9g,白芍药9g,姜竹茹9g,茯苓9g,青陈皮各9g,白蒺藜9g,旋复花9g(包),代赭石30g,生姜3片,佛手9g,6剂。二诊:药后咯痰增多,呕吐已止,眩晕亦减,惟二颞跳痛。苔、脉如前。痰浊渐化,肝阳未平。再宗前意,原方去姜竹茹,6剂。三诊:眩晕渐平,胸闷亦减,但觉倦怠思睡,脉细软,苔薄白。在肝阳痰扰之后,脾胃未健,精神未复。前法加入健脾和胃之品:旋复花9g,青陈皮各9g,白术9g,茯苓9g,佛手9g,白蒺藜9g,珍珠母30g,白芍药9g,菊花9g,7剂。(《黄文东医案》) (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病机从肝阳夹痰,上扰清窍,治以平肝和胃,化痰降逆。方中珍珠母、白蒺藜、穞豆衣、菊花平肝熄风以止眩晕;白芍药养血柔肝;茯苓、青皮、陈皮、生姜、佛手理气和胃;姜竹茹、旋复花、代赭石降逆止呕。三诊时,脾胃未健,精神未复,续以平肝降逆,健脾和胃为主。方中白术、茯苓、佛手、青皮、陈皮理气健脾;旋复花和胃降逆;珍珠母、白蒺藜、白芍药、菊花平肝养肝。 张赞臣验案 (1)病历摘要:吴某,男,38岁。患者于劳动后突发眩晕已半月,过去无类似病史。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