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主题论文:试论《红楼梦》与《追忆似水年华》之比较
【摘 要】《红楼梦》与《追忆似水年华》堪称是代表东西方文学的艺术精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活年代、文化背景和社会经历等截然不同的曹雪芹与普鲁斯特,通过这两部作品向读者所展现的生命体验与爱情的文学主题,人物刻画的方式与写作技巧,幽默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却显示着中西文学的共通之处,存在着可比较的价值。
【关键词】 文学主题 人物刻画 写作技巧 语言风格
《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到了爱好者的普遍欢迎,同时对《红楼梦》的研究可谓涉及人文的各个领域,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追忆似水年华》对于中国广大读者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直到1991年,中国译林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了7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译本的问世,使这部世界文学作品进入了广大中国读者的视野,普鲁斯特以及《追忆似水年华》逐渐得到了广大中国读者的认同和喜爱。两部小说也在文学主题、人物刻画、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相通与相异,使得比较价值十分突出。
一、《红楼梦》与《追忆似水年华》的文学主题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对生命悲剧意识和爱情观念的执著思索和阐释。在普鲁斯特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生命悲剧意识也进行了强烈的表现,充分挖掘来自生命深处的美。《追忆似水年华》的直译意为“寻找失去的时间”,时间成为这部小说的主题,生命意识的流露以时间为载体进行表现,与《红楼梦》相似,将爱情观作为一种深刻的精神理念加以深刻独到的表述。
(一)时间所催生的生命悲剧意识
无论是《红楼梦》还是《追忆似水年华》,都无时不在的向读者展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过程的无奈,这人生的无奈又进而催生出深沉的生命悲剧意识。曹雪芹赋予了《红楼梦》忧郁的情调和感伤的氛围,小说用生命的终极归宿——死来诠释浓重的生命悲剧意识,并集中体现在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身上。林黛玉身上的时间意识表现在她独特的心理世界,如在小说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惊芳心”中,让林黛玉芳心惊颤不已的不是空间的景物,而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时间意识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对人生、对生命、对生与死等问题的深邃思考,然而时间掌控的生命的萎谢和凋零又是无法抗拒的。黛玉非常清醒地意识到时间的不可逆和生命的限度,体验着失去依附、寄人篱下的不安全感,这种自觉意识使她更加敏感于时间的变化,更加自觉地体认生命的过程。
与林黛玉相比,贾宝玉的时间意识比较复杂,他在生活中频繁的惆怅、叹息与流泪,在一定程度超越了个体命运及爱情的不幸,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生命体验。贾宝玉对自己有限的觉悟,在小说的第二十八回已经表面化,林黛玉的葬花辞使他觉察到自己只作为一种暂时形态而存在。当他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人的生命短暂,就在朝夕之间,一朝春尽,终将花谢人亡。贾宝玉虽然生于贵族之家,并受到老祖宗的宠爱和庇护,但在他的深层意识之中,这一切不过是存在的暂时形态,这种暂时形态带来的紧张和恐惧,他始终摆脱不了对生命的形而上的思索和体验,使其生命充满忧伤,贾宝玉即使在最热闹的时候,他的心头也会袭来阵阵忧伤。他的生存是伴随着死亡的生存,对死亡的拒斥和渴望已腐蚀了他的内在生命。曹雪芹以贾宝玉的生命状态,表达了自己痛苦而深切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
普鲁斯特的生命观和时间观与曹雪芹存在惊人的相似,在普鲁斯特看来,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流逝与销蚀:生命最后回归于陨落,人在衰老和死去过程中就连花园、道路、房屋这类无生命的东西也在老化和凋敝,所有的人与物都在时间无情的磨蚀下臣服,时间成为命运唯一的主角。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时间成为最无情、最触目惊心的恶作剧的元凶,末卷《重现的时光》中那一场“骷髅舞会”:因为一战爆发而多年未聚首的人们重新参加社交活动,主人公马塞尔惊讶地发现,旧日风华正茂的友人都变成了行将就木的衰翁老妪,“时间”这位严酷的化妆师将他们雕塑成一具具半瘫的“骷髅”。 普鲁斯特在这一冗长的章节里肆意抛洒笔墨,抒写着关于时间的残酷无情与人的无力抗拒,描绘了一张张衰老枯朽的面容、一具具衰朽臃肿的躯体。他痛心的不只是人的身体会老朽,更加痛心的是由爱情、友谊、信仰搭建的精神家园的失守,因为这一切同样会被时间所消磨和吞灭。普鲁斯特用与时间有关的素材来营造他的小说,对时间的无情感到绝望,他想告诉读者,随着岁月的流逝,生命逐渐衰老,时间的流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一点点地耗尽一切。因此,时间成为人类命运无法抵挡的极限。
普鲁斯特和曹雪芹在对待时间残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