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九孔连续拱桥设计浅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蔡甸莲花湖茂林桥设计与施工 PAGE PAGE 3 蔡甸莲花湖茂林桥设计与施工 摘要:茂林桥是蔡甸莲花湖茂林路上跨越莲花湖的一座景观桥。茂林桥为九孔连续两铰拱桥,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拱桥主跨净跨径18m,其余边孔呈2m递减趋势,桥梁全长150m。桥梁下部结构为桩基础,桥台为U型桥台,钻孔灌注桩。 关键词:连续两铰拱桥 U型桥台 设计 施工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桥梁作为一个工程建筑物,不仅要满足社会交通功能的需求,同时还要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效应。桥梁作为一个具有力学、美学的结构建筑,在市政基础建设方面,越来越多的被赋予了景观的功能作用。蔡甸莲花湖茂林桥九孔连续拱桥,就是此类工程中的一例。多孔拱桥立面具有曲线感,玲珑轻巧,作为景观桥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一 工程概况 茂林桥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莲花湖景区,是新建茂林路上跨越莲花湖7#湖上的一座人车通行桥梁。桥梁两边分别与道路相接,桥梁西端接沿湖路A段,东端接沿湖路B段。沿湖路与茂林路衔接处需做道口设计。桥址 范围湖面宽度约220m,考虑到平面交叉道口 的空间需要,故桥梁长度需控制在150m左右为宜,便于上下桥两端的道口设计。 该工程在方案设计阶段,我院根据业主要求,同时结合茂林桥7#湖地理情况,综合考虑结构功能、造价、景观及施工各方面因素,设计了三个桥型方案,分别为:6×25m空心板桥(桥面连续);8孔变截面连续板桥,跨径组合为12+6×20+12m;九孔连续拱桥,跨径组合10+12+14+16+18+16+14+12+10m,。经业主比选后,考虑考虑蔡甸莲花湖的景观需求,选定九孔连续拱桥为最终桥型。 茂林桥周边为多为城市居民住宅,高楼较少;莲花湖沿湖规划了沿湖路,与茂林桥同步施工,待茂林桥与沿湖路竣工后,此处将成为蔡甸城区供市民观桥赏花、游湖戏水、休闲憩息的好去处。全桥成桥效果图见图1。 图1 茂林桥效果图全景 二 技术标准 汽车荷载:城—B级 主孔净空:3.5m 设计车速:30km/h 行车道数:双向单车道 三 结构设计 3.1结构总述 连续拱桥桥面宽度为15m,桥面宽度组成为:2.5m(人行道)+10m(行车道)+2.5m(人行道),其中行车道范围内铺装为9cm沥青砼+8cm现浇砼;人行道范围内结构层为8cm人行道板,人行道板上铺2cmM10水泥砂浆,砂浆上贴3cm厚人行道地砖。 桥梁跨径为多跨连续拱桥,跨径组合为10+12+14+16+18+16+14+12+10m,拱圈厚度为0.4m,两铰拱体系,钢筋砼结构;桥墩为实体板式墩,承台厚度为2.0m,桥墩桩基直径φ1.2m;桥台为U型桥台,下接承台及桩基础,桥台桩基直径φ1.2m。 3.2结构设计、计算及配筋 无铰拱桥对地基要求较高,本桥范围内淤泥质粘土层较厚(最厚处达10m多),故本桥拱桥不宜采用高次超静定体系的无铰拱,而三铰拱拱顶铰施工较麻烦,且在运营阶段往往容易损坏,影响桥梁的使用和耐久性,故本桥采用两铰拱桥。同时,为减轻上部结构的自重,采用空腹式拱。 拱圈采用板拱,拱轴线为圆弧线,失跨比为1:5。拱肋宽度14.2m,厚度0.4m,拱脚处设置铅垫块,铅垫块外包薄铜片,形成铰接体系。为减小结构自重,拱圈上设置五道纵墙,纵墙上设置实心板形成桥面。结构断面见图2。 由于桥位地处莲花湖全湖区,根据勘测单位的地质勘察报告,该桥位处淤泥层较厚,淤泥质粘土与软塑粘土层厚达10m以上。软塑粘土下为亚粘土,土质也基本接近流~软塑。众所周知,连拱体系设计控制因素为拱圈对基础的水平推力,在如此情况的地质情 图2 标准横断面 况下,本桥只能采用群桩基础。桥墩采用双排φ1.2m桩,横桥向桩基为3根(如图2所示)。因为桥台后接挡土墙,且桥台后填土较高,达6m左右,故桥台采用U型桥台,下接钻孔灌注桩,台桩为3排φ1.2m桩,横桥向为4根。 连拱体系拱桥计算,由于基础刚度对上部结构影响较大,在基础刚度与拱圈刚度比值大于38时,可不考虑连拱效应,按单拱计算。经计算,本桥基础刚度与拱圈刚度比值约为12,故不能按单拱计算。故本桥计算时按照上下部结构一起建模型进行计算。 连拱计算模型如图3: 图3 连拱计算模型 对于上下部协同受力的情况,在连续刚构桥中同样存在,国内对于这种情况的简化处理,大致有如下四种方法:(1)将桩基按照实际尺寸连同承台和拱圈一起建模,桩基在冲刷线以下两侧加装水平土弹簧,弹簧刚度K按照m法计算,Ki=mi*Z*b*Δh,其中mi为土层地基土比例系数,Z为该层土据冲刷线处距离,b为桩基计算宽度,Δh为土层厚度。(2)将冲刷线以上桩基利用有限元法杆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