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近 代 史上的革 命与改良论文摘要.docVIP

中 国 近 代 史上的革 命与改良论文摘要.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 国 近 代 史上的革 命与改良论文摘要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姓名:王晨 班级:15级行政管理班 学号:12015240623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作者:陈旭麓 出处:《历史研究》1980年06期 核心词汇:革命、改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政。 中心内容: 革命之于改良是相对而言,是十九世纪中叶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兴起之后的事。论证:《列宁选集》第二卷《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中的改良主义》,第403页。 中国革命与改良(或改良主义)出现的更晚,把暴力反对封建统治称作革命,是孙中山进行武装反清是才流行的。革命包含了两层内容:一是武装反抗,二是改变生产关系。改良是在孙中山等在一八九五开始自认为“革命党“后的岁月里始被使用的外来语。如说“政俗改良”“婚姻改良”。论证:《大陆》杂志,一九零三年第三期《中国之改造》 对戊戌维新运动和康有为一派人称为改良(或改良主义)运动和改良派、改良主义道路。大致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众口一词了。论证:陈伯达《论中国启蒙思想家谭嗣同》 改良与改良主义是有区别的。马克思主义者反对的是改良主义,绝不排斥改良。论证:《列宁全集》第二十三卷,第158—159页。 维新变法虽然没有发动群众,也不触动社会基础,只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但就其趋势而说,它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策划了君主立宪,最终想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只是改良”地维护旧制度。而是要求作一个较大革新的改良运动,它与改良主义迥然不同。它之遭到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也说明了这一点。 过去我们对改良和改良主义不加区别尤其客观原因。就是在发动工农群众进行斗争的革年代,对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的批判是政治路线上一个极重要的任务。此外倡导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失败后,抱住改良宗旨不放,尽管他们没有完全放弃对顽固派的斗争,事实上已经成为抗拒革命的保皇派,他们所坚持的不能说不是一条改良主义的道路。这就容易使我们戊戌变法也看成改良主义。 近代中国开始时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后来地主阶级分化中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都不同程度上提出了和实行了改革中国的要求。而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则具有更完备的形式,是它的高潮。 在五十与六十年代交替之际,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中国思想界有一个显著的转折,这个转折具体表现为三本书: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冯桂芬写的《校邠庐抗议》、郑观应的《救世揭言》(盛世危言的雏形)。洪、冯、郑三人的书在注视西方坚船利炮的同时,同时还注视了生产技术。他们的主张既为洋务派所汲取,也是改良派的发轫,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时序感,是近代中国思想演变——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三十余年间,总的趋向是洋务派寻求富强之术,实行“同光新政”为主题,改良派在这个时期还是著书立说,为维新变法作理论和宣传准备。经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破产了,改良派通过 “公车上书”,把改良变法的政治思潮推向政治运动。康有为的《保国会演说辞》,梁启超的《改革起源》,都痛切地揭示了那是的民族危难与维新运动的密切关系,谭嗣同、严复、唐才常以至章太炎等人也都是由此开始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而主张维新变法的。所以一八九五年是由洋务运动递嬗为变法运动的转折点,是近代中国政治 上的新陈代谢又一个重要 环节。 事物的新陈代谢 ,绝不只是一个简单否定和替代的公式,而是一个扬弃和汲取的复杂过程。近代中国的改革 是从上层开始的,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农民起义的双重压迫下迈开第一步的,依次推移,由上层肇始,逐级发自中下层,它的发展形成一个塔形。论证:《民族主义之教育》,见《游学译编》第十期), 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是放眼世界,对封建顽固势力的冲击。洋务派与改良派都不同程度地有学习西方、实行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着,当时中国正需要走这一着。这一着不可能发自闭塞的被剥夺了文化和权力的下层群众。历来农民起义虽然是推动社会政治改革的动力,确实通过封建王朝卓越的政治家来实现的,他们本身不是社会革新的体现者。 在历史的道路上新的力量往往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出现。 促成革命和改良地位的变化,除了变法运动的失败对改良的打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经过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朝的腐败兜底暴露,人们对他已绝望。正是一九零零年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和国内各种力量的冲击,风云变色,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又经历了 一次重大的新陈代谢 。论证:章太炎的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孙中山的《敬告同乡书》。 历来说清朝是“假立宪”,相对而言,那么立宪派则是要真立宪了。真假的区别何在?一、清朝是被迫宣布立宪的,立宪仍然是要“永固皇位”,要保持“君上神圣的尊严,不可侵犯”。这与立宪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