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香道品香手法与步骤
香道,是指从呼吸去享受香气,养身健体、凝气安神的一种高尚优雅的方法。其实,中国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简言之,它起始于春秋,发展成形于汉,成熟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在元明清得到稳定延续。在宋代,香事仪式普及民间,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修身养性的“四般闲事”。宋代品香仪式中,香具甚多,如插瓶、香盒、香匙、香箸、香帚、灰铲、垫片等,但最主要的香具是闻香炉。闻香炉大多为瓷质,也许是握炉时不易传热的缘故。? ? ? ?? ?闻香,是香事仪式中一个鉴赏香的过程,闻香者闻辨香的品类,体会传燃变化中的不同香味,尔后在香笺上记下闻香心得。香事仪式上常有主客多人,各位正襟危坐,气氛静闲庄重。品香时,主人用右手握炉,左手拱五指成空心半球状,轻罩炉口聚? ? 集香气,然后引鼻靠近香炉缓缓吸气品香。闻香三次后,主人将炉按顺时针方向由左手递给客人的右手,客人闻香三次,依此传炉给下一位。品香人握炉的手势也很规范:以拇指和食指握住闻香炉宽折沿下的炉顶,中指托靠炉的外腹,余下两指勾住炉的束腰处,这样一只膛内燃着炭块和香木的瓷炉就被握得既紧又稳。
隔火熏香的方法
? ? 宋代之后,“隔火熏香”而不是直接“烧香”的方法就广为流行了,并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虽然“熏”香不如“烧”香来得简单,但其香气更为醇和宜人,而且也能增添更多情趣,所以很多人也一直乐此不疲。? ? 在此做个介绍,有兴趣的香友可以参考尝试一下,以下的图片和注解是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了解香道品香的步骤。
? ? 制备香品:熏烧的香应选择天然香料制作的优质香品,可以是合香,也可以是原态香材。其体积不宜过大,应将香品分割为薄片、小块、粉末等形状。
在香炉内放入充足的香灰,先用火箸旋转捣松香灰疏松(很重要哦,空气进入不到香灰里面不利于香碳的燃烧且容易熄灭
然后在炉灰中心慢慢开出一个深2cm的空洞作为炭孔。
点燃香炭(喷枪或防风打火机),待其燃烧。
没有明火并变至红色,这样品香时就没有炭味的干? ?扰了。
用香筷将烧透的炭夹入炭孔中,再用香灰盖上。
隆起成30度左右山形,切记压得太紧,太紧空气就不够香碳的燃烧了。
用单根火箸在香灰中“扎”出一个气孔,通达香炭,以利于香炭的燃烧。可以借助香灰控制香炭的燃烧速度,香炭埋入香灰的程度视香品的特点而定,需要木炭的温度较高就可以埋得浅一些,反之则可以深一些,一般香碳跟灰表面一般是1.5cm-2.0cm
在气孔开口处放上云母片。将香品置于垫片之上。若出烟,可以稍等,待其无烟时再开始品香;或将香灰加厚一点,即可减少烟气。
品香,一手持炉底托起香炉,一手轻罩以聚? ? 集香气,靠近香炉缓缓吸气品香。注意呼气时不宜正对香炉,可将头转向一侧换气。
慢慢的品闻,观其颜色、形式、香味,根据时间流逝的变化,按自己的感受写下香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