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六至十章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 一、社会分层的概念 1、定义:依据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而在社会地位上形成的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模式。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反映。 2、社会分层的基本要素 ①社会地位: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位置(经济方面) ②社会不平等:指社会地位上的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政治方面) ③社会资源:指能够帮助人们满足社会需要、获取社会利益的各种社会条件(机会和能力方面)。 两大特点:A有用性;B稀缺性。 ④社会分工和社会制度 社会分工——导致水平分化 社会制度——导致垂直分化(与阶级相系) 二、社会分层的理论 (注重原因和标准) 1、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生产方式决定论 ①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分层是最根本的社会分层;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经济地位;每一阶级内部又分为若干阶层。 ②社会分层必然导致社会冲突。 ③社会分层是一种历史现象。 赖特的研究:阶级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指一种控制资本、决策、他人工作和自己工作的社会关系。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财富、声望、权力决定论 ①财富(利——经济标准——阶级、阶层):货币、物品、土地、自然资源、生产性劳动服务。 财富的功能:维持生存;提供安全保障;声望、权力的来源;自我满足。 ②声望(名——社会标准——身份群体):一个人从别那里所获得的良好评价与社会承认。 ③权力(权——政治标准——政党或政治不平等):一个人在群体或社会中向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 权力来源的途径: 地位或角色的权力;拥有资源:提供他人所需服务的技能和能力;个人品质或魅力;心理、社会或身体的力量。 马克思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根本区别 A:划分的标准不同 马克思:一元定性——阶级产生于生产过程中 韦伯:多元定性——阶级产生于分配过程中 B:研究目的不同 马克思: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革命 韦伯:维护现存社会秩序——改良 C:结论不同 马克思:社会不平等现象最终被根除 韦伯:社会不平等现象是永恒的 3、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先赋条件决定论 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根源于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差别(先赋条件)。 精英:指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社会成员。 精英循环图 社会稳定的基条件:保持精英循环路线的畅通 没有向下流动——腐败 没有向上流动——革命 帕雷托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的区别 A: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帕雷托:天赋才能差异 马克思:生产资料占有关系 B:改变社会不平等方式 帕雷托:个人流动作用 马克思:生产资料所制的变革 C:社会冲突的根源 帕雷托:精英循环条件和机制的缺乏 马克思:阶级对立 4、网络结构观——人际关系决定论 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来研究人们的社会地位。 ①重视人际关系而不重视个人特征 ②重视人际间的联系性,不重人的归属感 ③重视未来而重视现实占有多少资源 ④重视人在网络中的位置,不重视人的阶级地位。 5、职业分层理论 (1)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戴维斯、穆尔) 某些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①某些职业对社会的重要程度大 ②某些职业的技术含量高(接受教育和培训时间长) ③人们的地位差别对社会具有正功能 (2)冲突论观点(图明) 是职业垄断和社会冲突的结果 ①各种职业是相互依赖的 ②不同的职业是结构性因造成的 ③接受教育或培训所花时间与获得的报酬相符 ④物质报酬并非是吸引人才的最有效诱因 ⑤高低不等的社会位置的存在也有负功能 (3)供需论的观点(辛普森) 是由人才供给与需求决定的 ①职业的重要性是由人才供需决定的 ②职业是平等的,但边际效应不同 ③职业的报酬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 6、综合论 伦斯基(美):社会分层既是权力的需要,也是社会运转的需要 三、社会分层的基本类型 四种基本类型:种姓制、等级制、阶级、阶层 说明: ①所有的分层制度都为意识形态所支持 ②前两种偏重于过去的历史,后两种偏重于现当代社会 1、种姓制分层法 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出生决定的,一般不能改变;社会没有流动性。 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农夫和商人)、首陀罗(工人和奴隶)。另有“不可接触者” 2、等级制分层法 人的社会地位是由血缘、门第和先赋条件决定的;社会的流动性较小。 等级制是一种公开的法律不平等,是一种“被冲淡了的种姓制”。 3、阶级分层法 主要由经济地位决定的;相对开放。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元分类法P205-210) ①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基本阶级结构和非基本阶级结构。 ②从根本利益是否冲突角度:不平等的阶级结构和差异性阶级结构。 ③从社会成员流动的角度:封闭性阶级结构和开放性阶级结构。 (2)以韦伯为代表的多元分类法 ①韦伯:财富、权力、声望 ②三个阶级模式:上等阶级、中等阶级、下等阶级 ③林德的两个阶级模式:企业家阶级与工人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