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鉴赏文潭
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
——品味诗歌美的魅力
杨琳
诗歌作为人类最早创造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家名作,成为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优秀的诗歌作品以精炼、形象、具有鲜明节奏韵律的语言,以特有的声情韵律,以强烈的抒情性,通过比喻、夸张、拟人、化物、象征等一系列手段,高度集中地反映着丰富的生活,抒发着复杂的人类情感,感染并陶冶着人们的精神。可以说,诗是人类驿动的心灵的乐章,是美好情感的结晶,是人类灵性与智慧的光焰,也是人类文化与文明进程的轨迹。诗歌的鉴赏过程,正是品味人类美的历程,吟咏人类智慧的魅力。
一、诗的审美特质
古今中外,对诗的界定可谓五彩缤纷。“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诗大序》)。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诗论》)……都从各种角度,准确地把握住了诗的特点。归纳起来,使我们对诗的审美特点有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解。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诗的生命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诗歌是思想情感的产物。外界客观事物折射于诗人主观心灵并触发诗人一系列情感体验,唤起更多的纷繁复杂的情感波澜,促使诗人以诗的形式抒发出来。正如别林斯基所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诗之情源于客观世界。正如高尔基所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给基·谢·阿胡米英》)只有将对生活的感悟、时代的感受储于心底,酿于心底,才能迸发出诗之真情。“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生活是诗 的源头活水,真实是诗的灵魂所在,只有当生活打动诗人,激发出其创作的灵感,才能打动读者。“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艾青《诗论》)由客观世界获得灵感,由灵感开始创作,是诗人创作的直接动因。
诗之情归于激情。任何文学作品都渗透和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抒情色彩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最为强烈,最为浓郁。优秀的诗篇总是饱含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叙事诗也一样。“作为诗,感情的要求必须更集中,更强烈;换句话说,对于诗 ,诉诸于情绪的成分必须更重。别的文学作品,虽然也一样需要丰富的感情,但它们还可以借助于事物发展的逻辑的推理,来达到作者思想的说服目的,但对于诗来说,她却常常是借助于感情的激发,去使人们生活得更聪明,使人们的精神向上发展。”(艾青《诗与情感》)。
诗之情贵为真情。“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郭沫若)“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认识人类生活,把广袤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对他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化。”(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第54页)所以,无论是饥者歌其食,还是劳者歌其事,无论是铁马秋风,还是杏花春雨,永远都是与跃动的赤子之心,奔放的自然之情紧紧连在一起。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以“急流”、“荒林”、“废墟”、“草屋”、“破旗” “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等形象对比弹奏出高度集中的情感乐章,渲染了爱情的美好和强大的力量,表达了为爱而情愿牺牲的决心,正是其强烈深挚的感情色彩使诗歌成为不朽的爱情经典。
2、心游万仞,意象万千:想象——诗的翅膀
“一般来说,诗歌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 雪莱) “在诗中想象是主要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 (别林斯基)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艾青)虽然想象对于艺术创作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诗歌中想象则显得尤为突出。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想象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它使诗人神游千载,视通万里,甚至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让富有创造性的美好的意象来拓展境界、宣泄情感、表达思想。优秀的诗歌总是与无所羁绊的想象结伴而生。诗是“想象的表现” 亚里士多德说:“诗需要一种特殊的赋予,或其人有疯狂的成分,或者使他容易想象所要求的神态。” 诗歌不能等同于生活,它既是生活的反映物、再现物,又是诗人头脑对客观生活素材加工、提炼、典型化、虚拟化的结果。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由于想象的千变万化,诗的形象往往具有多姿多彩的象征意义。想象与变形,实质上就是诗人的主观能动性,艺术创造性,审美追求性,也可以视为诗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主观性、创造性、审美性。想象使诗歌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风花雪月、松梅兰竹,枯藤老树、大河奔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