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县土壤养分状况及培肥措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黑山县土壤养分状况及培肥措施   摘要:黑山县自2006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共采集土样12300个,用常规法对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进行养分检测,与第2次土壤普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培肥措施,旨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从而提高黑山县的粮食产量。   关键词:养分检测;比较分析;培肥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83-2   黑山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有可耕地218万亩,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主要品种有玉米、水稻、花生、高粱、杂粮。常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2亿斤,稳居全省前二名。且质量优,品种多。   1土壤采集与分析   1.1土样采集   根据全县主要土壤类型和粮食作物生产情况,我们对全县218万亩耕地进行样品采集。一般平原每100亩为一个采样单元,用GPS定位,用不锈钢取样器,沿“S”形路线,遵从“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每个取样点不少于15个,采样深度0~20㎝。同时记录地点、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经纬度等基本情况。采集的土样经缩分、风干、粉碎、过筛后保存待测。   1.2检测项目及方法   有机质采用电热板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发测定。   1.3土壤养分评价方法   2土壤养分状况   2.1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   全县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8.31g/kg~26.04g/kg,平均为15.06g/kg。土壤有机质分级及面积统计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县98.12%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较缺乏水平以下,仅有1.87%的耕地处于中等水平,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水平较低。且呈现出向四级(缺乏)水平集中的趋势,四级(缺乏)耕地面积增加了10.16%;一级(很丰富)、二级(丰富)和六级(很缺)水平的耕地已全部消失;三级(中等)、五级(缺乏)的耕地面积均下降幅度较大,分别减少了55.83%和86.03%。这与人们长期的“重种轻养、只用不养”有关。   2.2土壤碱解氮含量状况   全县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9.17mg/kg~199.66mg/kg,平均为112.51mg/kg。土壤碱解氮分级及面积统计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全县近57.80%的耕地都处于中等水平的三级,处于丰富级别以上的占耕地总面积的28.76%;而仅有18.59%的耕地处于较缺乏水平,所占比例较小,可见我县的碱解氮整体含量水平较高。   2.3土壤有效磷含量状况   全县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48mg/kg~71.27mg/kg,平均为27.88mg/kg。土壤有效磷分级及面积统计情况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全县耕地土壤速效磷处于丰富级别以上的占总耕地面积的78.72%,有20.33%的耕地为中等水平,有近1%的耕地处于较缺乏水平以下,可见我县的速效磷整体含量较高。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我县耕地土壤有效磷的平均值为6.87mg/kg,2008年为27.88mg/kg。这说明土壤速效磷的整体含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与近十几年人们的大量施用磷肥有直接关系。   2.4土壤速效钾含量状况   全县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范围为54.64mg/kg~177.83mg/kg,平均为107.33mg/kg。土壤速效钾分级及面积统计情况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只有大约3.12%的耕地处于丰富的二级水平;近63.62%的耕地都处于中等水平,较缺乏水平也有33.26%。可见我县的速效钾整体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我县耕层土壤有效钾的平均值为127.2mg/kg,2007年为107.33mg/kg。这说明土壤速效钾的整体含量有所下降,这可能与人们长期重视氮磷肥施用,忽视钾肥有关。   3土壤培肥措施   从以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和丰缺状况来看,我县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比较低,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较丰富。因此,总的原则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稳定氮肥用量,减少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3.1增施有机肥,提高秸秆还田比例   有机肥是提高耕地地力最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和我县养殖业的优势,千方百计增施农家肥,每亩施用农家肥2000~3000㎏。秸秆还田不仅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是重要的钾肥肥源,同时对减弱盐碱危害,提高地温效果显著。因此,必须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推广秸秆切碎及堆腐还田技术,秸秆还田率需达50%以上,这样才能基本保证土壤钾素的收支平衡。   3.2坚持平衡施肥   “稳氮、减磷、增钾”是总的施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