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块研究 干层表现在电测曲线上电阻率值低,一般小于40Ω.m;自然电位负异常不明显;密度一般在2.45g/cm以上。干层特征为孔隙度低,一般小于10.0%;储层渗透性差,一般小于0.5×10-3μm2;可动流体低,一般小于25.0%;含油饱和度低,一般小于15.0%。气相色谱的碳数比较少,基本无幅度。T2弛豫谱上表现为原油弛豫信号弱,可动水较少,可动流体区小。 五、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 区块研究 五、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 水平井应用 X2H3导是水平井的导眼井,本井对1580-1620m进行了核磁录井,分析1581.2~1601.6m段孔隙度32.96%,渗透率595.15×10-3μm2,可动水饱和度7.66%,束缚水饱和度35.38%,含油饱和度56.96%,说明此层是高孔高渗的储层,而且本层可动水饱和度比较低,含油比较饱满,为油层特征。下部1605.1-1618.7m为目的层,孔隙度24.52%,渗透率552.06×10-3μm2,可动水饱和度21.44%,束缚水饱和度29.93%,含油饱和度48.64%,说明此段地层是高孔高渗的储层,但本层可动水饱和度较高,含油偏低,为含水油层特征。根据分析情况,上部的非目的层的物性及含油性都要明显好于下部目的层,而且下部的层明显含水,并向甲方及时汇报沟通,甲方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上面的层作为目的层。 通过分析目的层及非目的层的物性及含油性,从而确定目的层的储层性质与含油及含水情况,从而为确定目的层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 水平井应用 c1-H1是一口水平井,本井对目的层段2389.0~2534.1m进行了核磁录井,分析孔隙度11.67%,渗透率1.09×10-3μm2,可动流体饱和度30.11%,含油饱和度23.28%,说明此段地层是中孔低渗的储层,本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偏低,含油较饱满,为低产油层特征。试油日产油5.1m3/d,含水1.3%。 五、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 1、根据T2定性判断岩性、油质及判断储层性质 2、对非碎屑岩进行储层评价 3、碎屑岩(常规、低孔低渗、低阻)储层进行评价 4、对稠油进行解释评价 5、对气层进行解释评价 6、判别水淹层 7、对水平井(导眼、水平段)解释评价 8、为完井决策提和试油层段提供依据 五、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 存在问题: 1、样品对核磁技术有影响,特别是非碎屑岩。 2、含油系数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3、核磁技术解释方法及应用的研究。 六、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下一步发展方向: 1、解释综合化:将磁共振分析结果与地化、定量荧光等分析数据相结合,可以更精确、更及时地进行油气水层解释、含油量计算及储层产能、储量的估算。 2、深入研究解释评价方法及应用。加强含油恢复系数的研究。 3、为随钻异常压力监测提供依据:目前绝大部分异常压力预测及监测模型都是基于欠压实成因的,即建立在孔隙度的变化上。单纯泥页岩密度法不能监测异常压力散失的情况。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使得随钻异常压力监测成为可能:分别建立非储集岩和储集岩的核磁共振孔隙度、渗透率趋势线,根据其变化情况与幅度,可以准确监测异常压力的存在情况及压力大小。 4、仪器向二维谱方向发展:目前低磁场核磁仪正向二维谱方向发展,通过改变发射脉冲、信号接收和磁场的变化,实现一次测量即可区分油气水信号。 下一步发展方向: 1、解释综合化:将磁共振分析结果与地化、定量荧光等分析数据相结合,可以更精确、更及时地进行油气水层解释、含油量计算及储层产能、储量的估算。 2、为随钻异常压力监测提供依据:目前绝大部分异常压力预测及监测模型都是基于欠压实成因的,即建立在孔隙度的变化上。单纯泥页岩密度法不能监测异常压力散失的情况。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使得随钻异常压力监测成为可能:分别建立非储集岩和储集岩的核磁共振孔隙度、渗透率趋势线,根据其变化情况与幅度,可以准确监测异常压力的存在情况及压力大小。 3、仪器向二维谱方向发展:目前低磁场核磁仪正向二维谱方向发展,通过改变发射脉冲、信号接收和磁场的变化,实现一次测量即可区分油气水信号。 4、深入研究解释评价方法及应用。 六、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汇报结束,欢迎各位专家提出批评、指正。谢谢! 持 支 迎 欢 感 长 谢 城 光 临 再 您 见 * * * shuang22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