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蓬勃发展阶段(1975~1990年) ① 1973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引起人们对各种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高度重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加快了MEOR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② 1982年,美国召开34个国家参加的“世界微生物采油会议”,并决定今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会议; ③ 1986年,美国BAC公司与NPC公司联手开发油田专用系列微生物产品;1987年,NPC公司在A/B油田(Altamont/Bluebell油田)推广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原油增产幅度达10%~300%。 (3)深入研究与现场应用阶段(1990年至今) ① 形成了菌种筛选与评价、驱油试验评价、油藏筛选、试验设计方案、微生物菌种现场试验等五项有关技术组合的评价方法; ② MEOR技术日臻成熟,成为一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三次采油技术。 4、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现状 (1)微生物开采主要机理的研究:菌种生长条件、生长情况、稠油微生物降黏情况的定性研究; (2)微生物开采技术可行性的研究:微生物现场地质模拟、岩心驱替试验等研究工作; (3)微生物开采效益的研究:现场单井试验、分析产出效益等研究工作。 三、采油微生物 1、采油微生物来源 (1)本源微生物 是指存在于油藏中较为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多数是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地表带入且已适应地层环境保存下来的微生物,也有的细菌在油藏形成过程就已经存在。由于地层缺乏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处于休眠状态。 ① 烃降解菌 ② 硫酸盐还原菌 ③ 产甲烷菌 ① 烃降解菌 可以利用石油烃作为生长底物的菌群,在注水井及接近注水井地带最为丰富。大部分为好氧菌,代表菌株有微球菌、节竿菌、红球菌和盐杆菌。 例如,从Kazakhstan和WestSiberia油田分离到“喜热噬油芽孢杆菌(B.thermoleovorans)”,菌株杆状、运动、内生芽孢、严格好氧,生长温度40~70℃,最适生长条件为:pH中性、温度55~60℃、氯化钠浓度5~10g/L,能够利用正构烷烃作为碳源。 ② 硫酸盐还原菌 包括脱硫弧菌属、脱硫肠菌属、脱硫状菌属等。这些菌代谢产生H2S酸性气体,不但可以提高地层压力,还可以溶解碳酸盐层,促进原油的释放和增大地层的渗透率。某些菌还可以降解石油中的组分,改善原油的流动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③ 产甲烷菌 包括甲烷杆菌属、甲烷八叠球菌属等。 (2)外源微生物 外源微生物又称异源微生物,也就是在外界培养,经筛选后注入油田的微生物。 应具备特点: ① 能够在油藏条件下旺盛生长繁殖。所选微生物必须适应油藏的矿物岩性、油藏温度、地层压力、地层流体性质(包括原油性质和地层水性质,如矿化度、pH值等)。 ② 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代谢产物主要为气体、酸、有机溶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及生物聚合物等。 ③ 能够与地层本源微生物配伍。筛选出的微生物注入地层后应成为优势菌,而不能受到地层本源菌的抑制。 2、地层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油藏是一种特殊环境,其高温、高压、高矿化度、无氧、多孔介质及其流体等因素对微生物的存活及生长繁殖都会产生明显影响。 油藏在其被钻开之前,微生物活动处于极低的状态;开采后,不同微生物就会随注入水进入其中;随着注入水的不断增加,就会出现下列情况: ① 好氧和厌氧微生物不断地进入油层,氧和有机物不断溶解到水中; ② 微生物逐渐适应条件; ③ 在长期注水的条件下,形成逐渐适应油藏的稳定生物群落。 四、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 1、微生物自身的封堵作用和润湿作用 微生物增殖后可密集成团,可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地堵塞地层中的大孔道,改变注入水的流动方向,扩大扫油面积;微生物黏附在岩石表面,可改善孔道壁面的润湿性,改善流动性。 2、微生物代谢产气作用 微生物代谢产气(CO2、CH4、H2、H2S等)能够提高油层压力,使原油膨胀,溶解于原油使原油黏度下降,改善流动性。 3、微生物代谢产酸作用 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低分子脂肪酸、甲酸、丙酸、异丁酸等)溶解石灰及岩石的灰质胶结物,从而增加岩石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有机酸与灰质反应物(CO2)可降低原油黏度。 4、微生物代谢产溶剂作用 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溶剂(丙醇、酮类、醛类)能够溶解石油中的蜡及胶质,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性。 5、微生物代谢产生物聚合物作用 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生物聚合物(聚多糖)可以堵塞大孔道,迫使注入水分流作用,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同时生物聚合物可以增加水相黏度,改善水驱流度比;生物聚合物的吸附/滞留作用可以降低水相渗透率,提高原油分流量。 流度比 M=(KW μ0)/(K0 μW) KW—水的相对渗透率; μ0—原油的黏度; K0—原油的相对渗透率; μW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创新设计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长效热点讲座二.ppt
- 长寿命高安全性改性锰酸锂的开发与应用.ppt
- GE水煤浆气化在神华包头.ppt
- 掘进工作面局部防突“四位一体”.ppt
- 高盐泡菜废水处理.ppt
- 高压无气喷涂技术.ppt
- 氮气泡沫酸化技术工艺.ppt
- 钻井大绳的切割作业之吨公里计算及API数据现场应用.ppt
- 燃气工程概预算基本知识精选版.ppt
- 磁力泵培训课件.pptx
- Unit 6 Get Close to Nauture Lesson 22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 Unit 7 Be Together Lesson 23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 2025食品饮料行业AI转型白皮书-2025食品饮料行业数智化转型领先实践.pdf
- Unit 7 Be Together Lesson 24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 Unit 7 Be Together Lesson 25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 Unit 7 Be Together Lesson 26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 2025年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完美版.docx
- 软件公司员工考勤异常处理.doc
- 2025年土地登记代理人之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题库500道及完整答案【有一套】.docx
- 2025年四平职业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最近下载
- IPC-2221C-EN TOC2023印制版设计通用标准 Generic Standard on Printed Board Design.pdf VIP
- 2022-2023新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件.ppt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分层作业设计.doc
- 九上语文必背内容.docx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ppt VIP
- 新高考语文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编(含答案).docx VIP
- 物流工作流程及出入庫管理流程图.doc VIP
- 危化品安全数据表.doc VIP
- 丰田沟通技巧报联商培训讲义.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