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汉中后期的书法流派及代表人物 一、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 二、刘德升的行书流派 三、蔡邕的隶书流派 四、杜操、崔瑗和张芝影响下的草书流派 一、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 曹喜其人 曹喜篆书流派的特点及影响 曹喜其人 曹喜,字仲则,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活动于东汉章帝(76——88)。 书家评论: 卫恒《四体书势》:“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善篆。少异于斯,而亦称善。” 唐张怀瓘《书断》: “仲则小篆、隶书入妙。” 曹喜篆书流派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曹喜的小篆今无遗迹,但从章帝之后的篆书来看,曹喜在李斯小篆中添入了悬针垂露之法对时人和后世是有影响的。 唐张怀瓘《书断》: “善悬针垂露之法,后世行之。” 影响: 1、最早受其影响的是同期书家班固。《书断》中记 载班固“工篆,李斯、曹喜之法悉能究之。 2、”曹喜的“悬针法”、“垂落篆”对后世的蔡邕、邯郸淳(三国魏书法家)皆有影响,直到魏晋南北朝的碑刻篆书中都可见曹喜的篆书风格。 3、他所开创的小篆流派,多用于碑、碣、石经等端庄场合,表现出一种古典装饰美。 刘德升的行书流派 刘德升其人 刘德升的行书流派的特征 刘德升其人 刘德升,字君嗣,颖川(河南禹县)人。活动于东汉灵帝时代(147——189)。 书家评论:《书断》云:“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刘德升的行书流派的特征 由汉入魏的书家钟繇、胡诏皆其门下。钟、胡两人的行书而各显风格,《书断》曰“胡书体肥,钟书体瘦,亦各有君嗣(刘德升)之美也。”这体现了刘德升一脉相传的行书流派特征。 蔡邕的隶书流派 蔡邕其人 蔡邕的隶书成就 蔡邕其人 蔡邕(133——192)东汉名士,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jiē),陈留圉(yǔ)(属今河南杞县)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少博学,喜爱辞章、数术、天文、音律。蔡邕曾著诗、赋、碑、诔(lěi)、铭等共104篇。 后因弹劾宦官,被流放朔方。遇赦后,不敢归乡里,亡命于今江浙一带有12年之久。献帝时董卓强迫他出仕。董卓被诛,邕被捕死于狱中。 书法精于篆、隶。其篆书“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蔡邕的学书轶事 据南宋陈思《秦汉魏四朝用笔法》载,蔡邕曾进嵩山学习书法一天,在山间石洞里,得到一部素书,写在绢素上的字运笔锋利,八面得势,十分酷似小篆和大篆,写的是李斯和史籀等人的用笔法。蔡邕得到之后,高兴得三天不想吃饭,如古人一般。祭邕就诵读素书三年,潜心研究其奥妙,得到书法真谛,从此用笔与众不同,异于当代,喜欢书法的人都十分推重他。 蔡邕的书法成就 创飞白书。梁萧衍称其书法“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为隶书臻于鼎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一生与碑关系密切,传世的《蔡中郎集》中碑文占了一半。其书丹《夏承碑》 “无法 不具,无势不备,”世人推崇此碑为“汉世诸碑字之冠”;他的《熹平石经》堪称集汉代隶书之大成,不但在当时被奉为书法的典范,而且流风所及至深至远,在汉字由隶变楷的过程中,《熹平石经》起了桥梁作用。 他构成的书法流派主要是隶书流派,后世书家钟繇、魏夫人、王羲之等除善行、楷书等新体外,都曾以善隶书名重当时,在旧体方面都受其影响。 书论:蔡邕的《篆势》被收入卫恒的《四体书势》, 《笔论》和《九势》在宋代陈思所辑的《书苑菁华》中有录。虽真伪有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大抵与汉末书家思想契合。这些书论中涉及到“势”与“力”等书法美学范畴,并由此阐发 “笔法”问题。 此外,蔡邕将其笔法传给其女蔡文姬,又经蔡文姬传于后人,因而,他对魏、时代文人书法笔法传授有开创之功。 《夏承碑》、 《熹平石经》 蔡邕的书法理论 蔡邕在东汉书法家中之所以为最杰出者,在于他总结了无数书法家的艺术实践,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归纳出较为系统的书法理论,使后代的书法艺术创作更加成为自觉的艺术实践活动,这是蔡邕对书法史的卓越贡献。 在《九势》中,蔡邕用一种朴素的自然观来说明书法艺术,第一次提出了书法力度问题。 他说:“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 气主矣 藏头护尾,力在宇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书有二法:一日疾,二日涩。得疾涩二法, 书妙尽矣。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笔惟软则奇怪生焉,九势列后, 自然无师授而合于先圣矣。 蔡邕的《熹平石经》 背景:汉代经学昌盛,由于儒家经典有许多不同版本,引起经学的分派和纷争。 过程: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汉灵帝命蔡邕等人定六经文字,蔡邕建议把经文的标准范本刻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