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让这些小事,毁掉孩子的安全感
国外一档脱口秀《吉米鸡毛秀》的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当父母告诉孩子,把他们的万圣节糖果都吃完后,孩子们的不同反应。
不知道朋友们前几天有没有凑热闹,让孩子打扮打扮去过万圣节。在西方国家,这一天,小孩子们可以装扮成各种可爱的吓人的形象,晚上开始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
对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年一度的糖果盛宴,孩子们挨家挨户敲门讨要,在外面游荡好几个小时,就是为了获得一篮子甜蜜的糖果。
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在你睡觉的时候吃掉了所有的糖果,孩子们瞬间的表现都非常夸张,有些冲过来动手打起了父母,有些假装平静,默默流泪,更多的是听到消息后直接崩溃大哭……
逗孩子,是为了让她笑
而不是让她哭
我跟这位好友说,你这样回复是不是让人“下不来台”?
然后好友跟我说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小时候,可能是学前班或者一年级的时候吧,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自己看手工书上的做法,做了一个小的零钱包。自己非常喜欢,就把平时攒下的零钱全都放进了那个小包里面。
钱也不多,只有2块7毛钱。最大面额是1元,剩下的就是5角,2角,1角这样。后来她把零钱包藏在一本书下面,就出去玩了。
回来后发现书桌被收拾过了,自己的零钱包也不在了。她赶忙过去问自己的妈妈,妈妈看了一眼爸爸,然后说:“哦,你说那个纸包是吧,我给你收拾书桌的时候以为是废纸,扔掉了。”
好友说她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的震惊,直接冲着自己的妈妈问:“扔到哪里了?那里面是我的钱啊!”
她爸爸过来补刀:“那谁知道扔哪里了,可能早被人捡走了吧,谁叫你自己不放好……”
好友说她后来开始大哭,特别委屈也特别无奈,天都塌了的那种感觉。后来妈妈从一个架子上把零钱包还给她,然后还挺不耐烦的说:“还你还你,为这点事儿还值得一哭啊。”
是啊,2块7毛钱,又算什么大钱呢?
但孩子理解不了,在她看来,这些钱代表着她的努力和自由。是每次看到辣条雪糕的时候,强忍住自己的口水,一分一毛攒起来的。
那些钱意味着,以后遇到喜欢的小东西,她可以不必向爸爸妈妈发出请求,靠自己也可以拥有。
而她最信赖的父亲母亲,却联合在一起用这件事情来逗弄她。
现在好友的女儿已经5岁了,她说自己小时候被父母类似手段逗过的次数太多,所以从女儿出生起,就给自己和老公订立了一个原则,逗孩子笑可以,但绝对不能用类似的方式逗孩子哭。
她的原话是:“被父母那样逗了之后感觉很不好,觉得自己像一个傻瓜、小丑。”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口中的“逗小孩儿玩”,已经类似于“捉弄”孩子了。
“逗”孩子是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制作出让儿童欢乐的事情,而“捉弄”孩子则是大人利用小孩的天真、单纯和信任,故意让孩子担心、害怕和哭泣。
不正确的方法逗孩子
后果可能比想象更严重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里面,曾经说过自己女儿圆圆被一群大人“逗”的事情。
当时女儿圆圆还在上幼儿园,她因为工作繁忙就让孩子爸爸接孩子放学,但是因为还不到下班时间,女儿必须在爸爸单位呆一个小时才能回家。
办公室有几位同事经常喜欢用各种吓唬的方式逗弄圆圆。有一次圆圆爸爸把女儿放办公室就去跟领导开会了,离开的时间可能比较久,办公室一位同事煞有介事的跟圆圆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给我,我家有个儿子,正好没女孩,跟我回家吧。”说着还做出要强拉孩子走的样子,圆圆马上被吓得大哭起来。
尹建莉知道后,安抚了女儿很久。不过女儿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好几次都从梦里哭醒,所做的梦都是说爸爸从幼儿园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独自走了……可想而知,孩子感受到了多大的恐惧。
然而这些还只是心理上的恐惧,去年很多媒体都报道了一则这样的新闻:
有位妈妈生了二胎,大宝7岁,二宝2个多月。一天中午妈妈去了厕所的功夫,大宝把二宝从8楼扔了下去。
后来找到直接导致悲剧的导火索,是当天早上大宝到邻居大妈家跟她的孙子玩时,大妈说了一句无心的话:“你妈妈生了弟弟,不要你了!”小女孩当场脸色刷白,整个早上都闷闷不乐,没想到中午就出事了。大妈说当时也没什么目的,只是为了好玩。
孩子之间的性格差异和理解能力差异很大,同样一句话,可能跟一个孩子说,孩子嘻嘻哈哈就过去了。但是跟另一个孩子说,无异于是把孩子推进深渊,让孩子被尴尬、恐惧、失落、愤怒这些负面的情绪所包围。
所以,作为父母尽你所能去保护孩子,更不能用可能伤害她的方式捉弄她,当亲友捉弄孩子时,站在孩子一边,给予坚定的制止。
真和善是教育的基石
爱孩子,就尊重孩子的感受
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捉弄着孩子,为难着孩子,你一试图阻止,他先脸色一变,来一句:“就是开玩笑而已,你也别这么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