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海洋生物质量监测技术规程.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生物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国家海洋局发布 实施时间:2002年4月30日)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海洋生物质量监测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它海域所进行的海洋生物质量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6 海洋监测规范 生物体分析 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 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 3 监测方案设计 海洋生物质量监测以贝类为主(选择生物质量监测种类的顺序依次为贻贝、牡蛎和菲律宾蛤),根据海区(滩涂)特征可增选鱼、虾和藻类作为监测生物。 3.1 测站布设 3.1.1 布设原则 —— 监测站的布设应覆盖或代表监测海域(滩涂)生物质量,样品采自潮间带、潮下带和外海海域; —— 依据监测海域(滩涂)范围,以最少数量测站,所获取的数据能够满足监测目的需要; —— 尽可能沿用历史测站,尽量使监测站位与沉积物污染调查站位一致; —— 不同类型滩涂、增养殖海区,测站布设应有所不同,采样站位尽可能避开污染源; —— 应考虑监测海域(滩涂)的水动力状况和功能,开阔海区,测站可适当减少,半封闭或封闭海区,测站可适当加密。 3.1.2 布站方法 具体站位布设应根据实际情况,以覆盖和代表监测海域(滩涂)生物质量为原则,可采用扇型(河口近岸海域)或井字型、梅花型、网格型方法布设控制断面和监测站位。 3.1.3 监测频率和时间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生物成熟期(8月—10月)进行一次生物质量监测,不同年份的采样时间应保持不变。 3.2 监测项目 海洋生物质量监测必测项目为:石油烃、总汞(Hg)、镉(Cd)、铅(Pb)、砷(As)、六六六、滴滴涕(DDTs)、多氯联苯(PCBs)、粪大肠菌群、异养菌总数量。 4 样品采集、贮存、运输与处理 4.1 样品采集 4.1.1 生物残毒样品 —— 潮间带测站定点采集的贝类; —— 沿岸潮下带和外海海域的贝类、鱼、虾、藻类样品在就地养殖场、渔船、渔港采集,须注明样品采集的地点、时间,并由海洋监测专业人员采集。 4.1.2 赤潮生物、细菌学指标样品 —— 赤潮生物; —— 异养菌; —— 粪大肠菌群。 4.1.3 贝毒样品 贝毒样品采集同生物残毒样品。 4.2 现场样品采集 现场采集样品,一定要保持生物个体不受损伤。栖息在岩石或其它附着物上的生物个体,要用凿子铲取。栖息在沙底或泥底中的生物个体可用铲子采取,或铁钩子扒取。在选取生物样品时要去掉壳碎的或损伤的个体(指机械损伤),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溢油或其它事故),对采集的生物样品不能丢掉,保存起来,带回实验室分析其原因。要挑选完好的生物个体,每种样品必须选择大小相近的个体,记录其体长(贝类应记录壳长、壳高和壳宽)。现场无法确定生物种名时,需将该样品放在广口玻璃瓶中(2~3个个体),用5%福尔马林溶液或70%酒精溶液保存,待实验室进一步鉴定。 在养殖场、渔船、渔港采集或选取样品时,原则同上。 4.2.1 贝类样品的采集 挑选采集体长大致相似的个体约1.5Kg。如果壳上有附着物,应用不锈钢刀或比较硬的毛刷剥掉,彼此相连个体应用不锈钢小刀分开。用现场海水冲洗干净后,放入双层聚乙烯袋中冰冻保存(-10℃~-20℃),用于生物残毒及贝毒检测。 4.2.2 藻类样品的采集 采集大型藻类样品100g左右,用现场海水冲洗干净,放入双层聚乙烯袋中冰冻保存(-10℃~-20℃)。 4.2.3 检测细菌学指标(粪大肠菌群、异养细菌)样品的采集 检测细菌学指标的生物样品,应现场用凿子铲取栖息在岩石或其它附着物上的生物个体。栖息在沙底或泥底中的生物个体可用铲子采取,或铁钩子扒取。在选取生物样品时要去掉壳碎的或损伤的个体(指机械损伤),将无损伤、生物活力强的个体装入做好标记的一次性塑料袋中。然后将样品放入冰瓶冷藏(0℃-4℃)保存不得超过24h,全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4.2.4 虾、鱼类样品的采集 虾、鱼类等生物的取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