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仪器稳定性 开机后稳定时间:对于使用光电倍增管作为光电转换装置的设备,开机后稳定时间应大于30分钟,使用电耦合阵列装置的仪器,理论上开机后即可测试 15分钟内两次测试标准物质反射率,测试值变化应小于标定值的2% 杂散光和暗电流:对零标准片的测值不大于0.04%;可手动调节,但最好能实现自动、实时校正 光电转换装置应具备良好的线性反应 仪器校准 仪器稳定后,选取两个与所测煤样镜质组反射率接近的标准物质,来校准仪器 调节灯电流、光电倍增管电压等参数,使仪器显示的测值与标样的标定值一致,并用零标片校验 仪器校准后,所有条件不得改动 样品测试 样品测试应在仪器校准完成后的条件下进行 测点应均匀布满全片,以样品镜质组反射率高低和镜质组含量来确定点、行距 严格按照设定好的点、行距来移动样品 视电流、电压稳定情况,每隔15分钟左右对设备参数进行微调 测定最大反射率时,缓慢旋转物台360°,找到出现最高读数的方位,此时最好能微调焦距,使图像达到最清晰,并确定无其它因素影响,再记录相应读数 测点数的规定(一) 测点数的规定(二) 反射率平均值及标准差计算 按单个测值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按阶或半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上述计算结果可自动给出 R:平均最大或随机反射率 Ri:第i个反射率测值 n:测点数目 S:标准差 R:平均最大或随机反射率 Rj:第j阶(或半阶)的中间值 Xj:第j阶(或半阶)的测点数 S:标准差 镜质体最大反射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规定 镜质体随机反射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规定 煤焦岩相分析在很多单位没得到充分运用的原因 煤岩的应用很广泛,对焦化生产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不仅仅在鉴别混煤问题上,但目前很多厂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其原因是: 一方面操作人员所做的数据不够准确,不能真正反应出煤质,也就无法正确发现和运用其中的规律。所以操作人员一定要具有相应的煤岩基础知识。 别一方面,很重要一条就是一些企业中操作人员和技术骨干对煤岩知识还了解不够。所以培训单位在培训中不能只是简单的认认各种不同的显微组分,一定要讲解各种煤岩的成因、特征及性质,还包括炼焦中对成焦作用和与焦炭组织间关系等等。这也要求操作的人员文化水平要较高一些的。 再者,对所用仪器一定要熟悉,不但会操作,还要弄懂原理,并会调整。发现问题。比如:更换灯泡要会调灯箱,会调孔径光圈,会校正物镜中心等等基本操作。 煤岩仪器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 反射率的自动测定: 自动化进程由来已久,但还有很多问题未解决。 两条自动化路线。 自动扫描方法 1、全组分扫描后的剥离问题。 2、扫描过程中的焦距、浸油等问题。 图像分析方法 1、灵敏度问题。 2、混煤组分识别等问题。 煤岩仪器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 煤岩组分定量的自动测定: 两条自动化路线。 自动扫描方法 1、全组分扫描后的剥离问题。 2、扫描过程中的焦距、浸油等问题,误差较大。 图像分析方法 1、单一煤效果好些。 2、混煤组分识别等问题。 煤岩数据后续分析的软件化 煤岩软件应具备对生产有重要意义的一些功能: 1、由单煤检测结果拟合出生产配煤图,并能跟踪对应焦炭质量变化情况。 2、对入厂混煤能够实现煤种剥离,给出大致混配比例,做到心中有数。 3、对国标规定不明确的凹口问题,给出一个合理、统一的判别依据,不能人为主观乱定。 4、对于进厂煤的分堆问题,也应该给出一个煤岩的判别参考意见。 5、煤和焦组分定量应有软件接口,减少人工操作强度。等等 谢 谢 ! * 煤岩检测影响因素—仪器、人员 (讲座之三) 赵 俊 国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手机: E-mail: zhaojg99@163.com 报告内容 1、煤岩指标检测原理、过程。 2、影响测值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3、煤岩检测对仪器的要求。 4、煤岩检测对人的要求。 5、煤岩仪器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煤岩检测技术及影响因素煤岩学的两大指标人工测试原理 煤岩检测历史发展及操作过程 煤岩显微组分含量 测定方法的核心是:“布点统计各种组分含量”。 测定结果准确与否取决于操作人员对各种组分的识别能力。 镜质组反射率 测定方法的核心是:“布点统计不同反射率值镜质组的比例”。 测定结果准确与否即取决于: 操作人员对镜质组分的识别能力。 所用仪器的稳定性 对测试过程的控制。 中国现有的煤岩国家标准 GB/T 12937-2008《煤岩术语》 GB/T 15588-2013《烟煤显微组分分类》 GB/T 15589-2013《显微煤岩类型分类》 GB/T 6948-2008《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