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附件1:
2010年省级财政农业
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目录
循环农业技术与示范工程项目
循环农业技术与示范工程项目
根据《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和《浙江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广应用资源节约、生态循环型农业技术和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及农业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切实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利用模式的应用覆盖率和到位率。通过循环农业技术与示范工程实施,建立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样板,以点带面,进一步强化农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一、农村沼气工程及其综合利用示范
(一)立项条件
1.项目要有较强的代表性,能较好发挥区域示范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内的建设项目优先安排;
2.所在市县政府重视,项目建设单位有积极性,能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
3.项目所在地农村能源部门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工程质量有保证。
(二)建设重点和内容
按照农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总体要求,以农民节本增收、家园生态美化为目标,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发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农村能源生态模式。
1.大中型沼气工程及“三沼”综合利用配套建设。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配套建设中央大中型沼气工程;完善已建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配套设施,推广“猪-沼-作物”生态农业模式,实现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
2.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示范。结合农业节能减排工作,以村或场为单位,建设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沼气集中供气、农村新能源示范工程或农业生产中太阳能集中供热示范工程。
3.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能源管理和后续服务队伍建设,重点培育农村能源管理和沼气后续服务组织,落实固定服务培训场所,购置沼液槽罐车、必要的维修检测设备和宣传资料,完善信息直报系统,初步形成集沼气使用安全教育培训、应急事故处理、维修服务等为一体的农村能源市县级服务中心(站)。
4.中央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配套建设。
(三)申报范围、区域重点及职责
1.大中型沼气工程及“三沼”综合利用配套建设。选择2-3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配套建设中央大中型沼气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待报中央项目优先安排;选择10-15个已建沼气工程的养殖场,完善“三沼”综合利用配套设施。现代农业园区业主、养殖场为项目建设主体,所在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为项目监管单位。
2.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示范。结合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村建设,选择10个秸秆或畜禽粪便资源丰富的村,实施秸秆生物气化、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选择有条件的3-4个村或场,实施新能源利用示范工程。村、场为项目建设主体,所在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为项目监管单位。
3.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重点在各市(宁波除外)和临安、绍兴、南湖、景宁、武义等县(市、区),开展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及信息直报系统建设。市、县(市、区)农能办为项目建设主体,当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为项目监管单位。
(四)补助标准和资金用途
1.大中型沼气工程及“三沼”综合利用配套建设。省补资金不超过50万元,主要用于厌氧发酵池、安装贮气柜、输气管道、纯沼气发电机组、建设沼液利用设施等。
2.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示范。省补资金10-25万元/村,主要用于秸秆沼气池、沼气集中供气设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设备等。
3.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省补资金10万元/个,主要用于服务中心场地租赁改造、专用设备采购及沼气使用安全教育宣传资料印刷、信息直报系统建设等。
4.中央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配套。省补资金100元/户。
二、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示范推广
(一)立项条件
1.区位和产业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市场适销对路,发展潜力较大,通过示范辐射,有利于优化品质、提高科技含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2.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和建设规模,基础条件较为完备;核心示范基地有一定规模,沟渠路配套,具有相应的设施条件。
3.当地领导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健全,有一定的新技术示范工作基础,技术力量强,自筹资金有保障。
4.工作认真负责,项目实施有扎实的保障措施,示范推广的主体技术模式明确,有相应的技术操作规程或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模式,要求实用、有效、可操作。
5.项目实施要确保优先落实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内,并重点扶持创建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二)建设内容和重点
围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和“六大提升行动”实施,着力提高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的覆盖率和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大田生产和种植业(不包括粮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990s人工智慧系统.ppt
- 2001—2012年某特大型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铅污染评价-华南预防医学.pdf
- 2003年第三季度全建设系统建筑施工事故汇总表.doc
- 2004年广州淀粉糖-惠州质量计量监督检验所.doc
- 2005我校毕业生就业流向.ppt
- 2007届高三年级五联合调研考试.doc
- 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展望济南纺织工程学会.ppt
- 2008年青浦区科学技术奖申报要点.ppt
-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食用向日葵品种常规种区域试验情况通报一.doc
- 2009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检测能力验证须知-山东质量技术.doc
- 201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月活动方案.doc
- 2011年中华医事科技大学职安周专题研究发表会论文摘要打字编排规范.doc
- 2011年滚动支持的指引方向-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doc
- 2011年语文高考说明解读-六安城南中学.ppt
- 2012年建筑节能及相关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订计划.doc
- 2012年遵义道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债券2018年提前兑付.pdf
- 2013人体工学设计的儿童成长椅.ppt
- 2013年北京中小学生业余电台锦标赛竞赛规则-北京无线电运动.doc
- 2013年广东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建筑CAD楼宇智能.pdf
- 2013首届网络教育高峰论坛招商方案-能力天空.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