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卢梭及其教育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教育代表作:《爱弥儿》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理想。 三、年龄分期及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 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没有味、没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 。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1、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 2、儿童期:从2岁到12岁。 宗教教育方面,卢梭主张一方面要人们时刻都不能对上帝的存在抱有丝毫的怀疑,在他看来,“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道德。”另一方面,他反对宗教迷信,主张对上帝的深刻信仰必须凭借理性和良心。 参考文献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精品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郭法齐外国教育史教程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精品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精品课程 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 李淑华外国教育简史 * 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的卢梭在18世纪中期倡导自然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培养反封建的新人。它有力地抨击了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观点,引起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在西方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誉为新教育和旧教育的分水岭。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由于母亲早逝,卢梭小时受父亲的影响很深。10岁时,父亲因受一贵族的诬告而远走他乡 ,他被舅父送到日内瓦郊外,随一位牧师学习。 16岁便开始了流浪生活,先后当过学徒、伙计、随从等。在长期的流浪生活中,卢梭读书成癖,博览众家著作。 1742年,卢梭离开日内瓦来到巴黎,后结识了狄德罗等许多启蒙思想家,并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长期艰难的流浪生活,对卢梭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749年在法国迪昂学院的题为《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于道德的进化》的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卢梭在征文中认为,人类在自然或原始社会时期是自由的、平等的,道德上是纯洁的。到了文明社会,才出现道德堕落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1761年,卢梭的文学著作《新哀洛伊丝》出版。 1762年,卢梭出版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前者是卢梭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也是世界政治学说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献之一。后者是卢梭论教育的巨著,共有五卷。 1770年,卢梭完成了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写成的自传《忏悔录》。1778年,卢梭在极端贫困、孤独中与世长辞。 《爱弥儿》简介 《爱弥儿》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该书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卷。前四卷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描绘出“自然教育”的蓝图。《爱弥儿》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的黑暗、愚昧、丑恶的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其中所宣扬的自然神论以及性善论等等触怒了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他们开始对卢梭进行疯狂的迫害。1762年6月,教会和巴黎高等法院下令逮捕卢梭并焚毁《爱弥儿》,卢梭连夜逃往日内瓦。但日内瓦政府也焚毁了他的著作,并下令逮捕他。因此,卢梭被迫逃往各地。 《爱弥儿》的问世,如同向当时的法国封建专制社会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瑞士卢梭纪念碑 一、自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爱弥儿》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人类由于上帝的恩赐,生而秉赋自由、理性和良心。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了人的善良的天性。 “让我们定下这样一条莫可置辩的规律,即自然的冲动总是好的。” 卢梭的天性哲学体现在教育上,便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监牢而使人性得到发展。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也就是说,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 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原则: 教育要“遵循自然”。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