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批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唐代文学批评 第一节 陈子昂《与左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一、题解: 陈子昂生平:661-702年,活了41岁,四川射洪县人,李白的老乡,父博学轻财、好文,子昂仗气任侠,18岁才立志读书,几年之间便“经史百家,罔不该览”,24岁中进士。高宗死后,武则天准备把高宗陵建到西安,陈子昂上书反对,武奇其才,让他做麟台正字,管国史著作,后任拾遗,清要之职。从24-39岁的15年中,大部分在朝庭做官,这都是在武则天当政年间。从其表章奏文看,他政治观点主要是省刑、薄赋、节用、任贤等观点,陈还喜欢求仙访道。他曾真诚拥护武则天,也一度得信任。但又对武则天的一些政策不满,如黩武战争、用酷吏等。陈一生政治道路坎坷不平,曾两度从军,到大西北边境想建功立业,但常与主将意见不合。如第二次与武攸宣不合,建议自己带一万人为前部,武不用他。陈曾两次被关于狱中,702年被县令段问抓去,要他出钱,他交了20万缗还不行,死于狱中,现在史学家研究认为是武三思指使的县令所害。 陈子昂由于一生生活于武则天时代,后人评价不一,有的认为他对李唐不忠,清代王士祯骂他是“无忌惮的小人”,有人认为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对武则天功过认识很清,这主要是文革前的评价,范文澜说“褒贬任声,抑扬过实”。陈子昂在政治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政见也无新意和建设性,其贡献主要在于文学方面,从理论至实践反对当时诗风,提倡革新,第一个打起文学革新的旗帜,是转变一代诗风的开路人,其诗歌和理论主张在当时诗坛产生巨大影响。《新唐书》说“子昂所论著,当时以为法”,这一点刘勰、钟嵘等都比不上他,李、杜、白、韩、柳等都受其影响,诗文中对他表示敬意。陈子昂有文集十卷,其中诗二卷,126首,以古体诗多,偶尔夹有律句,最著名的是感遇诗、《登幽州台歌》,文八卷。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陈子昂赠诗《修竹篇》前的序言,诗是赠给东方虬的,左史,官名,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东方虬是武则天时代的诗人,《全唐诗》选诗四篇,时有名气,武则天召臣子作诗,东方虬最先交,赋赠其锦袍,后看宋之问诗写得更好,武又夺袍以赠,因为东方写古诗,讲究兴寄,宋写近体诗,武则天喜近体诗。陈子昂更喜欢古体诗,尤其对东方虬的《孤桐篇》赞赏,故写《修竹篇》唱和,诗序中集中体现了陈子昂对诗的看法,提出革新诗风的主张,在中国古代诗论史上是一篇很有影响的文章。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非是一篇系统的理论著作,而是一篇批评文章,但又不是象《诗品》那样系统评品众多诗人,区分流派风格,此序是在一个大的历史范畴,在文学思潮的大转折的关键时期,旗帜鲜明地提倡一种倾向去反对另一种倾向,而且起着重大作用的一篇批评文章。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改朝换代、把转风气的作用。故我们必须把它放在两种文学思潮斗争的大的历史背景上来看待,来评价。 陈子昂好友卢藏用在《文集序》中说陈“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初唐时代文风实际是沿袭六朝余风,隋代李谔曾写《上隋高祖革文华书》言:“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霞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这是在说山水诗,事类诗,永明体。钟嵘之后又有艳情诗、应制诗。唐太宗的文学侍臣上官仪善写应制诗,如“祥云泛苑郊,瑞气浮大风”。太宗自己也写,有人把太宗与宋太祖比,赵的军政才能不能比太宗,但文学才能超出他,如赵匡胤《咏月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这种境界、气势的诗,唐太宗写不出,原因即是其时的风气使然。武则天也是很有才干的女皇帝,但也喜应制诗,沈宋之流,为文学侍臣,沈宋留下的十之八都是应制诗,他们受六朝诗风影响,其艺术趣味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一代诗风,“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此擢土”。武则天之所以奇袍相赠,是有意识地提倡一种诗风。在此风气下,陈子昂的地位不高,仅是右拾遗,八品官,但他敢于同当时的皇帝、文学权贵唱反调,大加赞美东方虬的古体诗:“骨气端翔,光英朗练”,从诗境、诗貌全面肯定,且自己也写了一篇唱和之作,不仅见识高,而且胆识大,有胆有识,如果不是相信自己把握了真理且为之献身,是不敢这样做的,仅此就值得称赞,而且他以自己的诗歌实践如感遇诗、《登幽州台歌》来力挽狂澜,横制颓波。此篇是陈向武则天及其文学侍臣倡导的诗风进行宣战的檄文,是他倡导的另一种诗风的论纲。 二、《序》的文论观点 1、言道弊 其时文风的主要毛病在于道弊。即是文艺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出了问题。六朝以来的诗歌,不讲王政的兴废,不表忧国忧民的忧思之情,只在词采声律等诗体形式上下功夫,陈子昂鄙视之,说“跡荒淫丽,名陷俳优,长为童子之群,无望壮夫之列”。认为丢掉了论道匡君、匡国、王政兴废之道,丢掉了风雅传统,未能继承汉魏风骨,风雅传统即诗教,要美刺时政,建安风骨是“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志在讽刺,忧生之嗟”。即诗歌要关涉一国,抒一国之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