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基本概况
本项目分为A、B、C、D四个区,总用地面积约15.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0.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二层地下室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由商业综合体、酒店、室外商业街、公寓、住宅及底商组成。
本工程所在地地下水十分充足。XX市每年在3-5月份有连绵的小雨,6-8月份常有雷暴雨,汛期持续时间长。本工程B地块西侧及北侧场地±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35.60m,塔楼区段基坑底标高22.30m,裙楼区段基坑底标高23.50m,现状地面标高为35.60m,基坑开挖深度12.10~13.30m,湘江水位标高超过30m,汛期达到38.5m,历史最高水位39.18m(1998
2.工程水文地质状况
①地下水稳定水位
勘察期间所有钻孔中均遇见地下水,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赋存于人工填土和第四系土层中的上层滞水与赋存于第四系粉砂及圆砾层中的潜水。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一般水量较小,水位季节性变化,一般春夏水位较高,秋冬水位较低,甚至局部地段消失,勘察期间测得其初见水位埋深为0.70~6.40m,稳定水位埋深为0.30~3.80m,相当于标高31.55~35.96m。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区域地下水补给,水位季节性变化,地下水与湘江存在直接水力联系。拟建场地为地下水的径流区,枯水季节,拟建场地的地下水向湘江排泄,洪水季节湘江河水补给拟建场地地下水。场地内丰水季节潜水具承压性,水量较大,勘察期间测得其初见水位埋深为5.80~14.70m,稳定水位埋深为1.20~6.80m,相当于标高
受季节影响,场地地下水水位将随季节而变化,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按3~5m考虑。
②地层透水性
根据对本工程勘察钻孔注水试验结果,粉砂④的渗透系数介于6.32×10-3~8.67×10-3cm/s(即5.46~7.49m/d);圆砾⑤的渗透系数介于2.71×10-2~3.39×10-2cm/s(即23.40~29.25m/d)。根据地区工程经验和注水试验、室内渗透试验结果(详见表3)综合判定:场地内第四系粉砂④、圆砾⑤层为强透水性地层,其余各地层均为弱透水性地层,人工填土层中局部硬杂质富集,透水性局部较强。
二、基坑降水、排水的意义
1.将有助于土方开挖外运和后续人工挖孔桩的施工,确保工程工期的顺利实现;
2.保证在汛期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各项安全防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降水设计
1.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13m,根据支护设计方案,基坑周边采用旋挖桩结合预应力锚索的复合支护体系。止水帷幕用二根直径600MM的旋喷桩施工在旋挖桩之间,联合形成止水帷幕。基坑内壁挂钢筋网片浇喷射砼加埋排水疏导管相接合的止水方式。故坑内大部分集水来自第四系粉砂④、圆砾⑤层强透水性地层以及自然降雨。考虑到本次开挖深度以及长沙地区土质情况和习惯的施工方法,不考虑设置人工降水措施,施工现场在基础施工期间的排水系统为沿基坑四周外侧设排水沟,场地水经排水沟排入城市排水网和湘江内,排水系统随挖土进展,随挖随布,排水沟采用砖砌,集水井内排水由小型污水泵抽到排水沟。
2.根据单井出水量大小、井深、集水井数量,每口降水井中安放二台流量不小于50m3/h的潜水泵,并备用8~10台。整个B区降水、排水拟购置水泵40台,可满足每小时排水量大于2000
四、现场采取的降水、排水措施
1.土方开挖阶段
在土方开挖阶段,根据土方开挖区域的道路情况(受房屋拆迁、考古工作影
响)设置排水沟,各排水沟均汇入集水井,集水井按照每1000m2
2.锚索施工阶段
在基坑边设置排水沟,锚索钻机钻孔打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汇入集水井,集水井按照每500m2设置一个。由于锚索施工阶段钻孔产生大量泥浆,现场在排水沟间隔100m设置一个三级沉淀池。另指派专人每天负责对排水沟及池内的淤泥进行清理,现场协调挖土机配合作业。待挖出的泥浆干涸后再用自卸车集体运走。沉淀池尺寸为3m*3m*1.5m。
3.人工挖孔桩施工阶段
结合人工挖孔桩阶段施工特点,采取在基坑底纵横设置排水沟,在基坑四周边缘设置集水井(基坑中部设置过渡集水井)。集水井按照每500m2设置一个。人工挖孔桩施工应配置足量的水泵,及时将要挖或已在挖的桩孔内的积水排出,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
4.基坑上部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排水沟、集水井。
⑴、在距离基坑放坡边线750mm处,设置300×300排水沟,将基坑外的水集中在集水沟及端头的集水井(沉砂池)内,用管子就近接入市政管网或者用泵将水抽走,远离基坑。
⑵、排水沟底面为10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沟内用1:3水泥砂浆向两端的(东西两侧因为长度太长,在中间也设置集水井,间距不超过100m,位置详见平面图)集水井找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式版)D-L∕T 751-2014 水轮发电机运行规程.docx VIP
- 2025年天津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pdf VIP
- NBT 10243-2019 水电站发电及检修计划编制导则.docx VIP
- 2025年秋(最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部编新教材).pdf
- 看盘的知识与技巧.ppt VIP
- DL-T-710-2018水轮机运行规程.docx VIP
- 远古的信息(课件)人教版2025美术一年级下册.pptx
- 宿州市埇桥区花鼓戏剧团进景区活动策划.docx VIP
- (正式版)D-L∕T 1869-2018 梯级水电厂集中监控系统运行维护规程.docx VIP
- 封神英杰传攻略资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