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和规范试验记录-大连化物所.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风建设和规范实验记录 2017年9月5日 韩秀文 学风建设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自诞生之始就把追求真理、揭示客观规律作为崇高目标。” “我国科技界素有高尚精神境界和良好道德操守。” “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科研诚信和学术风气上出现了学风浮躁、弄虚作假、伪造成果、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侵蚀学术的肌体。损害了科技界的社会信誉和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信任,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 “要深刻认识加强我国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 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事件: 获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的黄禹锡被誉为“克隆之父”,每年得科研经费以千万美元计。2006年揭发出来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2009年10月26日,韩国法院以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卵子罪裁定黄禹锡犯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首尔大学解除了他的教授职务;黄禹锡科研小组的数名成员被判处缓刑或处以罚金。 多起科学造假事件 多起科学造假事件 近年来日本相继发生了多起学术不端行为: 2014年1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小保方晴子在《Nature》上发表两篇论文,声称发现了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干细胞的全新方法。质疑后经检测证明干细胞结果不存在!被“Nature”期刊撤稿;调查判定“存在捏造及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该中心副主任、小保方的老师笹井芳树教授(52岁)于8月5日自杀身亡。8月6日《 Nature 》杂志特地发表声明说: “笹井芳树教授是干细胞和再生生物学领域具有先驱性业绩的杰出学者,他的去世对科学界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日本理化所、日本科技界的国际信誉受到严重损害! 多起科学造假事件 华东理工大学:胡黎明在获博士学位的第二年29岁就被破格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杰青”、“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七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励等。胡黎明将国外科学家送他阅读的未发表的论文关键内容窃为己有;在多篇论文、基金以及获奖申报材料中剽窃他人成果。 其博士学位论文存在非常严重的抄袭、剽窃现象,其抄袭是有意的、大范围的、性质极其严重。经查证后,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和解聘。其导师、华东理工原校长陈敏恒被除去院士之名。这是中科院第一次因学术道德问题而将一名院士除名。 多起科学造假事件 2011年8月:《Science》及其官网连续跟踪报道中国学术不端事件;10月《纽约时报》头版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学术剽窃现象将严重影响该领域与世界的合作。 2015年3月:英国大型医学学术机构BioMed Central撤刊了43篇文章,其中41篇论文来自中国作者。 2015年8月18日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发表声明,因同行评议造假撤回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 2015年10月,拥有《柳叶刀》、《细胞》等知名学术期刊的出版巨头爱思唯尔撤销旗下5种杂志中的9篇论文。 涉事论文作者全部来自中国!!! 多起科学造假事件 2016年最令人震惊学术界的丑闻是哈佛大学的糖事件 上世纪60年代,主要有两派学说在争论冠心病的饮食诱因:伊丽莎白女王学院生理及营养学教授John Yudkin的糖诱因观点和明尼苏达大学营养及病理学家Ancel Keys的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的诱因观点 2016年9月12日在《美国医学会期刊:Internal Medicine》杂志发表文章揭露60年代美国制糖业巨头们收买哈佛大学三位食品健康权威和行业相关规定制定者,弱化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仅将心血管病归因为饱和脂肪酸和膳食胆固醇 这种与人们健康相关而又有可能牵扯利益集团的科研领域,透明严谨的利益相关声明和审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多起科学造假事件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学术论文事件: 2016年5月韩春雨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关于基因编辑NgAgo-gDNANg新技术的论文,利用核酸内切酶和DNA为介导进行基因编辑--一鸣惊人的“新技术”!! 2个月后,该论文所描述实验的可重复性遭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质疑,一年多来,无法重复的质疑声不断! 2017年8月3日:韩春雨主动撤稿:“以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的最好办法” 从“一鸣惊人”--同行质疑接连不断--撤稿--过程跌宕起伏 是故意为之就构成学术造假,还是纯粹的方法或者技术问题?目前正在调查中。 多起科学造假事件 2017年4月Springer撤稿“肿瘤生物学”的107篇造假论文(2012-16年间),包括协和医学院、复旦、浙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