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初步研究.doc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初步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初步研究 邓秋红?收稿日期:2012— ?收稿日期:2012—06—08 作者简介:邓秋红(1978-),女,湖北省赤壁市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讲师,博士。 (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等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代谢到一定阶段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特殊高分子物质。本实验利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和土豆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然后进行分离纯化,对发酵液离心,以所得上清液对高岭土悬液絮凝的结果作为判断絮凝率高低的标准,筛选出4种絮凝性较高的菌,其絮凝率分别为62.4%、60.2%、64.5%和53.7%。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这些菌株的形态、进行初步鉴定。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筛选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044/ZY(2012)03-0000-00 一、前言 目前,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絮凝沉淀、生物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电渗法、超滤法等。而絮凝沉淀法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高效、经济简便的水处理方法。它能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大部分细菌,有效降低COD,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1-5]。因此絮凝过程是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絮凝剂是一类可使液体中不易沉降的悬浮颗粒凝聚沉淀的物质。目前实际使用的絮凝剂以无机的聚合氯化铝和有机合成的聚丙烯酰胺最为广泛。但目前所广泛使用的有机及无机絮凝剂会给人体和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也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如铝盐具有毒性,会影响人类健康;铁盐会造成处理水带颜色,高浓度的铁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产生也有的不利影响;聚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对人体有危害,也会造成二次污染[6-7]。因此,人们对开发高效、安全、无二次污染的新型絮凝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絮凝剂便应运而生,它的发现对生产工艺的改进、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s,简称MBF)是一类由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等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代谢到一定阶段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特殊高分子物质,它可使液体中不易沉降的固体悬浮颗粒、菌体细胞及胶体颗粒等凝聚沉降。与用量大且对人体有害的无机絮凝剂和价格贵的有机絮凝剂相比,微生物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且高效、安全、无毒,易于生物降解,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成本也较低廉[8]。正是它能够满足对新型絮凝剂要求的绿色水处理要求,因此具有广阔的研发与应用前景。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絮凝剂产生菌,并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为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制革废水提供实验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来源与培养基 1、培养基的配置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牛肉膏0.3 g,蛋白胨0.5 g,NaCl 0.5 g,琼脂 (2) 查氏培养基(培养霉菌):NaNO3 0.3 g,KCl 0.05 g,K2HPO4 0.1 g,MgSO4 0.5 g,Fe2(SO4)3 0.001 (3) 土豆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土豆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土豆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 mL。然后灭菌。 (4) 高氏1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可溶性淀粉2 g,琼脂2 g,KNO3 0.1 g,K2HPO4 0.05 g,NaCl 0.05 g,MgSO4·H2O 0.05 g,Fe 上述3种培养基经常规高压灭菌后备用。另外,按同样方法配置4种液体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备用。 2、菌种来源 由于不同的微生物样品中所含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个不相同,为了能够筛选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因此取样的首要条件就是样品中要包含尽可能多的微生物。在制革废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是最多的,由细菌类、真菌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群体组成。因此本实验菌种样品取自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 (二)方法 1、取样及富集培养 对于不同菌种的分离、纯化,其步骤都基本相似[10-12],大致可分为采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等步骤。因此本实验所采用的筛选模式为:取样——样品预处理——富集培养——稀释菌液——菌种纯化——筛选,从而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 取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静置使污泥沉降,取其上清液待用。绝大部分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 ℃-40 ℃之间,因此实验培养温度应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培养时间最适在五天以内,因为若菌的培养时间过长,大规模生产会增加经济成本[ 取四个锥形瓶做好标记,将已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