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植物保护研究所.doc

水稻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植物保护研究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B××/T ××××—×××× PAGE 4 PAGE I ×××× 发布××××-××-××实施××××-×× ×××× 发布 ××××-××-××实施 ××××-××-××发布 水稻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secticide resistance monitoring of the ric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6年11月23日) DB××/T ××××—×××× DB×× 贵州省地方标准 ICS 备案号: DB××/T ××××—×××× PAGE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省平塘县农村工作局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文红、李凤良、金剑雪、程英、曾义玲、向占群、刘莉、李玉顺。 PAGE 5 水稻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茎浸渍法监测水稻白背飞虱抗药性水平的方法和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杀虫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室内毒力测定和白背飞虱对杀虫剂的抗药性风险评估。 2 术语和定义 2.1 抗药性 resistance 昆虫忍耐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 能力,并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能力。 2.2 抗性倍数 resistance rate 测试害虫种群的LC50值与敏感品系的LC50值的比值,用于评估测试害虫种群的抗药性水平。 3 仪器设备 3.1 实验室通常使用仪器设备 3.2 特殊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感量0.1 mg); 培养杯(直径7cm,高27 cm 塑料小杯(直径5cm,高4.5 cm 恒温培养箱、恒温养虫室或人工气候箱、塑料圆筒(直径16 cm、高15 4 材料 4.1 生物试材 白背飞虱: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块采集白背飞虱卵、若虫或成虫,采集若虫可当代进行测定,或经室内饲养1~2代的3龄中期若虫供试。 供试水稻:TN1或籼优63,温室笼罩内盆栽的无虫、未用药处理的水稻。 4.2 试验药剂 农药原药或母药。 5 试验步骤 5.1 试材准备 5.1.1 试虫采集与饲养 选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稻田3~5块,每块田随机多点采集生长发育较一致的白背飞虱成虫或若虫或卵,每地采集虫(卵)1000头(粒)以上,供室内饲养。 采集的白背飞虱成虫接入供试水稻上分批产卵(2~3 d一批),采集的若虫或卵在供试水稻上饲养到成虫分批产卵,取3龄中期若虫供试。 5.1.2 供试水稻 温室大棚种植水稻,试验期间不施任何药剂。连根挖取分蘖至孕穗初期、长势一致的健壮稻株,洗净,剪成10 cm长的带根稻茎,3 5.2 药剂配制 原药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溶解,加入10%(m/v)用量的Triton-X 100(或吐温80),加工成制剂。根据预备试验结果,用蒸馏水按照等比稀释设置5~7个系列质量浓度,每质量浓度药液量不少于400 mL。 5.3 处理方法 5.3.1 稻茎浸渍法 将供试稻茎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30 s,取出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湿,置于培养杯中,每杯3株。按试验设计剂量从低到高的顺序重复上述操作,每浓度处理3~4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 5.3.2 接虫与培养 用吸虫器将试虫移入培养杯或塑料小杯中,每杯20头,杯口用纱布或海绵罩住,转移至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0~80%、光周期为L:D = 16:8h条件下饲养和观察。 5.4 结果调查 根据药剂作用速度快慢来确定处理后检查结果时间: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处理后48h检查结果;新烟碱类及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处理后96h检査结果;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处理后120h检查结果,记录处理总虫数及死虫数。 6 数据统计与分析 6.1 计算方法 按公式(1)和(2),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死亡率P(%)= (死亡虫数/总虫数)………………………(1) …………………………………………(2) 式中: P2 ——校正死亡率,单位为百分率(%); P1 ——处理死亡率,单位为百分率(%); P0 ——空白对照死亡率,单位为百分率(%)。 若对照死亡率5%,无需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应按公式(2)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数据无效。 6.2 统计分析 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白背飞虱对药剂的毒力回归线、LC50值及其95%置信限、标准误。 7 抗性水平评估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