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细菌的生理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低度危险器械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例如毛巾、面盆、一般诊断用品。这些器械物品一般用后清洗、消毒处理即可。 类别 物品名称 消毒灭菌方法 低度危险性物品 桌面、地板、墙壁、运输工具等 平时保持清洁,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床垫、棉絮 日光暴晒 臭氧消毒器消毒 (二)室内空气的消毒灭菌 1. 紫外线灯照射 2. 化学消毒法 (1) 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或0.5%过氧乙酸喷雾 (2) 3%过氧化氢喷雾 3. 滤过除菌 4. 自然通风 (三)手和皮肤的消毒 一般应用肥皂洗、刷,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细菌。 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外科手消毒时,常用的消毒剂包括75%乙醇擦手或用0.2~0.5‰洗必泰、0.1%新洁尔灭、0.5~1‰过氧乙酸、3~5%来苏浸泡 5~10分钟。 洗手七步法 手的消毒 外科手的 清洁与消毒 五、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温度 酸碱度 有机物 (一)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1. 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各异。 2. 同一种消毒剂的浓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同。一般消毒剂在高浓度时杀菌作用大(醇类例外)。 3. 消毒剂在一定浓度下,对细菌的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也愈好。 (二)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1.不同微生物对不同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 2.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 3.微生物的数量越大,所需消毒的时间就越长。 (三)温度 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实质是化学反应,其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因此,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四)酸碱度 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的影响。 (戊二醛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后才有杀菌作用) (五)有机物 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能影响消毒剂的效果。 消毒、灭菌的方法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 干燥和低温抑菌法等 化学方法 物理学方法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因此最常用于消毒和灭菌。 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 (1) 焚烧 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2)烧灼 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无菌区 10-20cm (3) 干烤 利用干烤箱灭菌 (160~170oC,2h) 适用于高温下 不变质、不损坏、 不蒸发的物品。 160℃ 2h (4) 红外线照射 红外线的杀菌作用是利用其产生的热能杀灭微生物,与干热相似。 这种热能不经空气传导,以辐射方式向外传播故无明火、不怕风。但红外线光源越强、光源距消毒物品越近,温度越高,其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不能使一个物体的前后左右均匀加热。 2. 湿热灭菌法 最常用,效果优于干热灭菌法。 理由: 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质较易凝固变性 ②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③湿热的蒸气有潜热效应存在 (1)巴氏消毒法 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少数病原菌(结核杆菌)或特定微生物(乳酸杆菌)、保持物品中所需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用于消毒牛乳、酒类(61.1~62.8oC,30min或71.7oC,15~30s)。 (2) 煮沸法 100oC,5min 杀死细菌繁殖体。 100oC,1~2h 杀灭细菌芽胞。 加入2%碳酸钠,沸点为105℃,可促进杀灭细菌芽胞、防金属物品生锈。 2%碳酸钠 (3) 流动蒸气消毒法 利用1个大气压下100oC的水蒸气进行消毒 细菌繁殖体15~30min可被杀灭 (4) 间歇蒸气灭菌法 利用反复多次的流动热蒸气间歇加热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100oC,15~30min,37oC孵箱过夜×3次。 适用于一些不耐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 (5) 高压蒸气灭菌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