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食用菌育种学-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数真核生物(酵母除外)的mRNA 3’末端具有长约200 bp的poly(A)尾巴。 poly(A)尾巴不是由模板DNA所编码,而是在转录后由RNA末端腺苷酸转移酶催化下,以ATP为前体,添加到mRNA的3’末端形成的。 3’尾巴结构 有些mRNA的3’末端没有poly(A)尾巴,如组蛋白的mRNA,其3’末端的正确形成依赖于RNA本身形成的茎环结构,即转录终止于此处。 对茎环结构进行突变,只要是维持其二级结构,就不影响转录的终止。说明二级结构所提供的信息比序列本身更重要。 真核细胞mRNA前体 加尾反应模式图 mRNA的基因在低等真核生物中只有少数含有内含子,为不连续基因。随着进化程度的增高,不连续基因的数目不断增加。 细胞核中有一类RNA,十分不稳定,平均长度比mRNA要长,序列的复杂程度非常高,称为核内不均一RNA( 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hnRNA )。 核基因mRNA的剪接 hnRNA以与蛋白质结合的状态存在,形成hnRNP(核糖核蛋白颗粒)。体外研究表明,hnRNP的形状为一个球体和一个与之相连的纤维状结构。 在RNA转录生成以后,在核内完成加帽和加尾的同时,内含子的去除即剪切过程也在进行。然后RNA转运到胞浆。 核基因mRNA的剪接 左(5’)剪接点称为供体位点,右(3’)剪接点称为受体位点。点突变研究证明,剪接位点GT或AG的突变均可以阻止剪接的出现。 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核基因的内含子均遵循GU-AG规则,这也暗示这类内含子存在着共同的剪接机制。但线粒体、叶绿体和酵母tRNA的内含子不遵循这一规则。 核基因mRNA的剪接 核RNA的剪接点及周围并没有自身的互补序列,5’剪接点总是能正确地与3’剪接点相连。 剪接位点具有通用性,而内含子的其他序列(包括二级结构)不提供特定的信息,对剪接不产生影响。剪接装置没有组织特异性,RNA只要含有正确的剪接点,在任何细胞中都可以正确地剪接。 核基因mRNA的剪接 * 3、杂交育种 20世纪50年代后 以基因重组为基础 把不同菌株的优良性状集中于重组体中 2002年出现的基因组改组育种为其特例 * 4、代谢控制育种 20世纪50—70年代 理性(筛选手段) 以诱变育种为基础,获得各种解除或绕过了微生物正常代谢途径的突变株,从而人为地实现有用产物选择性大量生成和积累 * 6 分子育种 20世纪70年代 包括基因工程、分子定向进化等 四、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的组成与结构 DNA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 ????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强烈着色的物质,染色质是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在分裂间期存在的形式,而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两者是细胞周期不同阶段两种可以相互转变的结构。 一般来说,只有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 整个细胞周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 非分裂期的细胞核经低渗处理、溶胀破裂后释放出染色质,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纤维串珠状的长丝。 染色质和染色体: 20世纪70年代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与结构 呈酸性,种类和含量不稳定;作用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染色质结构调节有关,在DNA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有重要作用 少量的RNA ,不到DNA的10% DNA: 蛋白质:约为DNA的两倍 约占30%,每条染色体一个双链DNA分子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也就是所谓的遗传物质 组蛋白: 呈碱性,结构稳定;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维持染色质结构,与DNA含量呈一定的比例 非组蛋白: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与结构 组蛋白的特点: 富含两种碱性氨基酸(赖氨酸和精氨酸) 根据凝胶电泳性质可将组蛋白分为五种小类型:H1、H2A、H2B、H3、H4 在细胞周期特定时间可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和ADP核糖基化等。H3、H4修饰作用较普遍,H2B有乙酰化作用、H1有磷酸化作用。 所有这些修饰作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降低组蛋白所携带的正电荷。 这些组蛋白修饰的意义:一是改变染色体的结构,直接影响转录活性;二是核小体表面发生改变,使其他调控蛋白易于和染色质相互接触,从而间接影响转录活性。 组蛋白修饰的种类及其生物学意义 C值反常现象(C值矛盾)(C-value paradox) 单顺反子 重复序列 断裂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C值反常现象(C-value paradox) 在真核生物中,物种进化的复杂程度与DNA含量C值并不完全一致,称之为C值矛盾(C value paradox)。 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在真核生物中,C值一般是随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 C值反常现象: 一些植物和两栖类动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