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演示文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赵州桥------天下第一桥 作者:朱健豪、潘瑀 中星小学三年(7)班 2008年11月1日 赵州桥演讲稿 欢迎来到中星小学三年七班旅游团。我们的地点是天下第一桥----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俗名大石桥,位于中国河北省赵县城南。是现存最早,并且保存良好的拱桥。单孔空腹圆弧石拱桥,长64.4米,跨度37.2米,高7.23米.该桥制作精良,结构独创,造型匀称美丽,雕刻细致生动.列代都予重视和保护,1991年列世界文化遗产. 赵州桥是著名匠师李春的传世杰作。如今,历经千余风雨的赵州桥已经历过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尤其是1966年邢台的七级大地震,使相去不远的赵州也有四级以的震感。没想到,古老的赵州桥竟安然无恙。 赵州桥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腰铁、莲花饰件、栏板图案、望柱的雕刻。建桥者李春设计这些图案可谓独具匠心。此种桥外装饰,既增加美感,又增强牢固感,寓有“步步生莲”之意。 赵州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赵州桥是鲁班的妹妹与哥哥一决高下的杰作. 与赵州桥相似的还有弘济桥,我们也可以去看看.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 赵州桥—- 天下第一桥 号称“天下第一桥”国宝级建筑——赵州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桥间,是著名匠师李春的传世杰作。如今,历经千余风雨的赵州桥已经历过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尤其是1966年邢台的七级大地震,使相去不远的赵州也有四级以的震感。没想到,古老的赵州桥竟安然无恙。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赞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一千多年就说明了一切。”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俗名大石桥,在河北赵县城南2.5公里,距石家庄市区仅45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州桥建于隋开皇末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隋代杰出工匠李春和众多石匠共同建造,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单孔敞肩式石拱桥。桥全长64.40米,宽9.6米,这种敞肩的设计既减少水流阻力,又减轻桥身自重,桥型空灵美观,构思巧妙,堪称千古独步。桥两边之栏板、望柱,无一不是隋代雕刻之精品。?赵州桥融技术与艺术于一体,可谓“车马千人过,乾坤此一桥”,引来历代文人争相题咏,其中唐开元十三年,工部尚书张嘉贞的《石桥铭序》是研究大石桥的重要历史文献。 又称安济桥,俗名大石桥,在河北赵县城南2.5公里处的.距石家 庄市区仅45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的艺术风格 赵州桥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腰铁、莲花饰件、栏板图案、望柱的雕刻。 腰铁:侧观赵州桥,主拱外侧面上下各起线3条。4个小拱稍有收回,上下各起线两条,大拱、小拱、拱石均用双银锭形腰铁联结,这种银锭形腰铁,除增加拱石间拉力外,其装饰作用很重要,块块腰铁好似苍龙之片片鳞甲,使券面呈现“龙腹”形象,令人倍感桥身有向上攒动的趋势。主拱和4个小拱拱顶各雕龙头状龙门石一块。建桥者运用浪漫手法,塑造出想象中的吸水兽,寄托石桥不受水害,长存无恙的美好愿望。 莲花饰件:主拱和四小拱之上为仰天石,外露桥侧,在仰天石的边侧和上面,雕刻有等距的八瓣莲花饰件。这种圆形饰件,是从木结构的帽钉及帽钉之下的垫板模仿而来的,并且加以装饰美化,把帽钉和莲瓣形的垫板结合起来,好似一朵落地莲花。此种花形,在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中的地板上和云冈石窟中的门楣上均有类似的装饰。建桥者李春设计这一图案可谓独具匠心。此种桥外装饰,既增加美感,又增强牢固感,寓有“步步生莲”之意。仰天石与主拱上下相映,增强了“虹飞”的意境。在构思中既仿自然景物,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美图案点缀桥侧,正是中国美术写实倾向与浪漫主义创作思想交织的生动表现,李春不愧为卓越的艺术家。?? 栏板图案、望柱的雕刻 栏板和望柱:从赵州桥的栏板、望柱精美浮雕看,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全桥两侧共设栏板21块,望柱22根。中间设饕餮、蛟龙栏板5块,盘龙竹节望柱6根,其余为斗子卷叶栏板和宝珠竹节望柱。栏板图案两侧栏板均在正中,一块内外两面刻饕餮、浪花浮卷叶菡萏。在诸多龙栏板中,以两侧北数第二块为最。正面雕左龙夹尾执莲叶、卷叶、菡萏、飘带一束,向右龙献举,右龙展尾执莲瓣宝珠一枚,向左龙回敬,二龙相向戏逗,细节真实,画面生动,耐人寻味;背面雕二龙戏水。龙头口微张开,巨牙微露,龙眼椭圆,眼珠光滑,似能转动,双龙对视,极为传神;腮旁刻龙须一摄,末梢四卷,颈上一簇鬃毛,末端尖俏,龙角微曲,龙耳后背,内壁有叶脉状弧线,备觉逼真,二龙身上皆无片片鳞甲,刀法细腻圆润,整体轮廊尽用曲线,极富动感;足分三爪,刻工精细刚劲有力。二龙浮游于水层,二爪外露,二爪内藏于水,似乎在水下握接。 望柱的雕刻:龙栏板中间和两侧设蟠龙竹节望柱,共12根。长柱身,底为地袱,在地袱之盆唇之间浮雕蟠龙,技法近于龙栏板。盆唇之上连续用斗形摄顶和覆钵,再加上有竹节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