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WW_T 0125-2025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

WW/T0125—2025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总体要求 2

5现场勘察与火灾风险评估 3

5.1现场勘察 3

5.2火灾风险评估 4

6消防安全布局 5

6.1总体布局 5

6.2消防道路与灭火救援装备 5

6.3消防控制室和微型消防站 5

6.4平面布置 6

6.5安全疏散 6

7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6

7.1一般要求 6

7.2消火栓系统 6

7.3消防用水量 8

7.4消防水源 8

7.5供水设施 9

7.6自动灭火系统 9

7.7可移动灭火装置 9

7.8管道敷设 9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0

8.1一般要求 10

8.2系统设计 10

8.3火灾探测器 11

8.4系统设备的设置 12

8.5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12

9电气 12

9.1一般要求 12

9.2消防电源及供配电 13

9.3配电设备 14

9.4配电线路 14

9.5用电设备 15

9.6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5

参考文献 17

WW/T0125—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湖南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邱仓虎、肖泽南、刘大明、常金国、季建平、李宇腾、陈静、阚强、刘凯、徐学军、罗云庆、石文林、彭士奇、王金青、赵锂、安卫华、任彤、杜颖树、李晓露、张弟、崔海浩、张耕源、赵剑、刘昊、郑婵婵、马子超。

WW/T0125—2025

V

引言

文物建筑受先天因素、历史条件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普遍存在疏散通道不畅、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短缺等消防问题,火灾风险远大于现代建筑。为了指导和规范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减小文物建筑火灾发生概率,降低文物建筑火灾风险,增强文物建筑火灾防控能力,提高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水平,根据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安部《古城镇古村寨火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和国家文物局、公安部发布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等文件精神,国家文物局组织制定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本文件制定中,坚持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深刻吸取近年来我国文物建筑火灾事故教训,认真总结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实践经验和消防科技成果,深入调研文物建筑消防工程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则(试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

本文件是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设施配置或改造、配电系统改造的设计依据。

WW/T0125—2025

1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的总体要求、现场勘察与火灾风险评估、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文物建筑的防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