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50、60年代戏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讲 50、60年代戏剧 第一节 50、60年代的戏剧概述 第二节 《茶馆》 第三节 《关汉卿》等历史剧 第五讲 50、60年代戏剧 第一节 50、60年代的戏剧概述 一、分期:分为三个时期 1.1949—1957年:大陆当代戏剧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 2.1958—1976年:大陆当代戏剧发展的第二代历史时期 3.1977— :大陆当代戏剧发展的新时期 二、主要剧体: 戏曲、话剧、歌剧 第五讲 50、60年代戏剧 第一节 50、60年代的戏剧概述 三 、当代戏曲的改革 (一)当代戏曲的改革的主要历史任务:1.1949—1957年:戏曲的推陈出新 2.1958—1976年:京剧现代戏的革命 3.1977— :戏曲的“戏曲化”和“现代化” (二)当代戏曲的改革的主导者:毛泽东 1942 提出戏曲的“推陈出新”问题 1944 提出“旧剧革命”问题 建国后 掀起戏曲改革运动 提出戏曲改革方针:“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三 、当代戏曲的改革 (三)第一次戏曲改革:1949-1957 主要内容: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 改戏、改人、改制 典范之作: 《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徐进等改编) 《白蛇传》(京剧,田汉改编)、 《十五贯》(昆剧,1956年 由《双熊梦》改编的昆剧浙江省《十五贯》整理小组救活了一个剧种 ) 三 、当代戏曲的改革 (四)第二次戏曲改革:1958-1976 1 主要成就:京剧现代戏的重大突破 2 根源:传统演艺形式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3 内容革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工农兵英雄形象 4 形式变革: 第一,吸收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打破了传统戏曲‘随意赋形“的舞美体制。 第二,话剧的分场、分幕制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戏曲以时空不固定为原则的文学体制。 三 、当代戏曲的改革 (四)第二次戏曲改革:1958-1976 4 形式变革: 第三,真实刻画人物,突出人物个性,突破了传统戏曲的表演体制。 第四,引进歌剧、交响乐等,打破了传统戏曲”千部一腔“的音乐体制。 5 精品:《红灯记》(翁偶虹、阿甲改编)、《智取威虎山》(上海京剧院集体改编)、《沙家浜》(汪曾祺等改编)、《奇袭白虎团》(李师斌等编剧) 6 京剧现代戏的 “样板化”:阴谋政治的炮弹 四、当代话剧的新变 (一) 新政权成立初期多幕剧和独幕剧的发展: 1 多幕剧代表作品: 刘沧浪等的《红旗歌》、胡可的《战斗里成长》、老舍的《方珍珠》、龙须沟》、杜印的《在新事物面前》、傅铎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魏连珍的《不是蝉》、天津码头工人集体创作的《六号门》、沈西蒙的《杨根思》、陈其通的《万水千山》、胡可的《战线南移》、黄悌的《钢铁运输兵》、李庆升的《四十年的愿望》、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曹禺的《明朗的天》、夏衍的《考验》等 四、当代话剧的新变 (一) 新政权成立初期多幕剧和独幕剧的发展: 2 独幕剧代表作品: 《妇女代表》(孙芋)、《赵小兰》(金剑)、《人往高处走》(栾凤桐)、《夫妻之间》(北京人艺)、《开会》(邢野)、《百年大计》(丛深)、《姐妹俩》(蓝光)、《刘莲英》(崔德志)、《黄花岭》(舒慧)、《葡萄烂了》(王少燕)、《新局长到来之前》(何求)、《两个心眼》(赵羽翔)、《归来》(鲁彦周)、《家务事》(陈桂珍)等。 四、当代话剧的新变 (二)、1956年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大会 有来自全国的43个剧团参加、演出剧目51个,集中地展示了1949年10月以来话剧创作和演出的成绩 但是也集中暴露了新政权成立以来话剧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严重程度。 所以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大会是当代话剧创作和演出的一次盛会,但并不是当代话剧创作的一次高潮。 四、当代话剧的新变 (三) “第四种剧本”的出现: 工厂剧本:先进与保守的斗争 农村剧本:入社与不入社的斗争 部队剧本:我军与敌军的斗争 “第四种剧本”代表作: 《同甘共苦》(岳野)、《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洞箫横吹》(海默)、《还乡记》(赵寻) 四、当代话剧的新变 (三) “第四种剧本”的出现: “第四种剧本”的成就: 一 勇敢地突破「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深入剖析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一批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 二、勇敢地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地干预生活,尖锐地揭露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矛盾和冲突。 四、当代话剧的新变 (四)第一个时期话剧辉煌的潮头是老舍《茶馆》的出现 《茶馆》不仅在三个旧时代的否定中表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重大主题,而且以独特而又精巧的戏剧结构,小说式的人物刻画,鲜明而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表现出巨大的艺术价值,成为大陆话剧艺术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四、当代话剧的新变

文档评论(0)

Epipha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