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的再生及当代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敦煌艺术的再生及当代启示   [摘要]探讨敦煌艺术的再生,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寻敦煌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关照当代广大民众精神审美需求的转向以及在文化经济强国的世界浪潮中为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提供理论的指导。作为敦煌艺术再生的典范,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为我们如何在当代实现文化艺术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以及地方文化建设方面提供了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敦煌艺术;艺术再生;《丝路花雨》   [中图分类号]J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4-0032-02   作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个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地,敦煌境内有诸多无与伦比、灿耀古今中外的文化瑰宝。莫高窟便是这些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在现存的492个洞窟中,保存有2000余身塑像,4.5万多平方米壁画,另外,还有风格各异的建筑、包罗万象的文书、精美绝伦的织绣和绢画等。其历史之久、规模之大、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作为佛教艺术的圣地和人类文明的殿堂,有“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等美誉。   一、《丝路花雨》成为艺术再生的成功范例   自1900年藏经洞被偶然发现以来,伴随着一段屈辱、伤痛的劫掠史,敦煌壁画、文书、绢画、彩塑等逐渐走出尘封千余年的洞窟,走进当代人的视野,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关注,一门国际性显学——敦煌学也应运而生。迄今为止,敦煌学已在艺术学、考古学、文学、哲学、历史学、地理学、宗教学、社会学等重大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就敦煌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来说,学术研究是基础性的,是必要的,但也是有限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寻敦煌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关照当代广大民众精神审美需求的转向以及在文化经济强国的世界浪潮中,如何发展、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就成了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的分析,以求为敦煌文化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思路、传播理念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丝路花雨》是甘肃省歌舞剧院于1979年编排的一部以敦煌文化艺术为主色调的品牌舞剧。首演以来,经久不衰,30多年来在国内外共演出1800多场,受众达400多万,被誉为“东方的天鹅湖”。2004年10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2007年,荣获中国国家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王建疆先生通过对敦煌文化艺术的研究认为,《丝路花雨》是敦煌艺术再生的“典范”。   所谓艺术的再生是指“源自经典艺术品作为灵感之源启发新的艺术生成或派生出新的艺术品种,产生新的艺术流派,或使这种经典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价值增值”,①敦煌艺术的再生就是“通过敦煌艺术和文化题材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丝路花雨》就是在敦煌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敦煌文化元素的有机组合、整体升华,实现了静态艺术的动态复活,宗教艺术的世俗普及,是敦煌原生艺术的再生,使得原生艺术也获得了新生。   二、《丝路花雨》成为艺术再生成功范例的原因   (一)舞蹈方面   剧中主人公英娘的舞蹈动作就是从100多幅敦煌壁画千姿百态的造型中加工、升华,结合我国古典舞素材精心设计出来的。反弹琵琶造型就是取自112窟南壁伎乐菩萨,经过编导者节奏化、舞蹈化而形成的主要独舞。《霓裳羽衣舞》就是在148窟、156窟启发中再生出来的。第一场中的“百戏杂耍”场景则源自于莫高窟361窟和159窟北壁《宋国夫人出行图》中的画面。其他如“伎乐天”、“荷花童子舞”、“长绸舞”等都是从壁画的造型演化、发展而来。《丝路花雨》在舞蹈方面的创作并不是机械地复原,而是在深入壁画内涵的前提下,灵活、巧妙地进行敦煌壁画舞蹈元素的嫁接、组合、提升,最终形成源于壁画而超越壁画、师古而不拟古、忠实原作而推陈出新的审美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敦煌文化艺术的再生不仅产生出《丝路花雨》这样的精品舞台艺术,而且也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舞蹈美学价值的中华古典舞蹈优秀品种——敦煌舞。具有现代审美气息的“S”(俗称三道弯)造型是敦煌舞的标志造型,而舞剧《丝路花雨》也通过复活敦煌壁画,创造以敦煌文化为核心、自成体系的舞蹈语汇而誉满全球。   (二)故事情节方面   主人公神笔张就是敦煌千万劳苦画工的真实写照,神笔张的女儿英娘也是根据敦煌文献中记载的艺伎程佛儿的艺术再造,父女二人的命运遭遇则取材于藏经洞中保存的一张典契《乙末年塑匠赵僧子典儿契》(P.3964)。“波斯商人伊努斯遇强盗”的情节以420窟、45窟“胡商遇盗”为雏形。最后一幕“二十七国交易会”是敦煌文献中记载的隋炀帝西巡的真实事件,惩恶扬善的大使有敦煌县令仓慈的影子,也有敦煌节度使裴矩的影子。诸如此类,多不胜举。   (三)音乐方面   《丝路花雨》的音乐是剧组编导们通过对中国古典乐谱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