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产品功能robin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由于Auto-Capture功能判断起搏脉冲能否夺获,引起心肌除极的标准是判断ER波,但是在电极导体中电流通过电极头进入心肌,极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改进电极头端结构,增加表面积,这样可以减低极化现象,却不能完全消除极化现象。这就意味着判断ER波;时时刻刻会受到极化现象的干扰,起搏器可能就存在无法准确判断是否夺获,这样无效的多余的4.5V的备用脉冲就会经常发放。 * 在这篇病例报道中,患者植入SJM公司的Affinity 起搏器,在发生晕厥的同时记录这段心电图,图中显示患者晕厥的原因时起搏器失夺获引起的长间歇,在长间歇过程中,起搏器既无备用脉冲的发放又无起搏电压升高,造成连续的失夺获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即刻恶化而晕厥。然而10秒中后Auto-Capture功能自动恢复,文章作者百思不得其解,招来SJM 技术人员询问,不得而知,即又联系研发人员被告知Affinity 起搏器每隔11.25min开始一个持续10s的“家务管理”,不幸的是,在这10s的“家务管理”过程中,Auto-Capture功能暂停。 * 对起搏器电池寿命的预测,往往基于100%的起搏比例,一定的起搏电压和电极阻抗,这样得出的数据并不是一个起搏器的寿命,而是一块电池的寿命,尤其是起搏器自动化功能的开发,起搏器电池运用于起搏输出所占的比例很小,尤其是自动传导间期的收索、窦性优先功能等自动化功能的开启,这种假定100%起搏前提条件预测起搏器寿命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电池能量分配 1、电池消耗并不仅在于起博脉冲,起博器的内部运作也会消耗电池能量。 2、这种能量消耗被称作“家务管理”。. 3、主要的“家务管理”能量消耗包括 : 算法,微处理器,内存,和(在某些时候)测试器 工作年限“机会模型” 现代双腔起博器分配 60% 能量给“家务管理”,如算法、 处理器等。既往的单腔系统使用 50%能量在”家务管理“中,这就是为什么减少心室起博输出量对延长工作年限的作用有限。 STJ – Ventricular AutoCapture 10% Increase in Longevity GDT – Ventricular Automatic Capture 9% Increase in Longevity MDT – Ventricular and Atrial Capture Mgmt 14% Increase in Longevity * 一个起搏器功能研发成功被运用在临床上,无论生产商如何鼓吹它,关键是在临床运用上,正如当你买瓜时,不要问卖瓜人甜不甜,你要关注吃瓜人的感受。起搏器功能的优劣不能简单地进行功能算法的比较,而应该关注临床运用情况,所以从AutoCapture临床运用情况总结其功能运作的八大“硬伤”,是言之有据的,这也代表了竞争产品比较的一个方向。 * Another important distinction is that MVP? works at all heart rates. Since VIP? and AVSH depend on the programmed PVARP and AVP delays, they are limited at 110 bpm and 130 bpm, respectively. The problem is that when a patient experiences high rates, competitor devices start to pace the ventricle at high rates, even if the patient has intact conduction. * For the patient’s health, it is reall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how much RVP to expect with each feature. The MOST sub-study tells us that every 1% incremental RVP increases the risk for HFH by 5.4%, and the risk for AF by 1%. So, we really want to reduce RV pacing to as close to 0% as possible. If we look at the clinical evidence, the choice is clear: MVP? paces SND and ICD patients less then 1% (median), and when you include all brady patients (includi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