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关于“人肉搜索”兴起对社会利弊的调查报告
马慧桦、梁倩怡、黄伟杰、何伟成、梁启明、李 娜
内容摘要:“人肉搜索”在当前已成为热门的社会话题,从一种单纯的网络文化现象逐渐到对现实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通过人肉搜索可以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实真相,但同时,它侵犯了事件本人的隐私,可见“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利弊皆存。此种行为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提醒了我们,政府应该加强审核和规范网络制度,加强网民的网络责任感,保障当事人的权益。
关键词:人肉搜索;利弊;规范网络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的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甚至坐在家里就能够看遍世界,通晓天下。这几年,“人肉搜索”迅速发展,成为网民获取信息、揭露真相的热门搜索方式。而最近也是通过人肉搜索的“郭美美炫富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人们对于这种“人肉搜索”的争议都各持己见,认为此方式利弊皆存。
然而“人肉搜索”引发了大家对网络隐私的再次思考。究竟“人肉搜索”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对于“人肉搜索”这种方式,这种现象是否应该进行网络制度规定呢?
面对各种疑问,本次实践活动对此进行了针对性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与目的
调查时间:2011年7月30日-2011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调查对象:107位18-50岁的抽样人群。
调查方式:此次调查共派发问卷107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回收问卷7份,问卷有效率为94%。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广州市市民采取随机抽样从而获取人们对“人肉搜索”现象兴起的成因,“人肉搜索”利弊的看法以及“人肉搜索”是否侵犯个人隐私等方面的数据。
二、“人肉搜索”起源发展
从2001年起,人肉搜索进入了中国国民的视野之中,至现今为止已经历时10年,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84.09%的人们已经了解人肉搜索,且年龄层多为18-25岁青年,13.64%的人听说过,仅仅只有2.27%的人们不知道人肉搜索。而让人肉搜索得到广泛使用传播的罪魁祸首是“猫扑网”,此网站是接近“百度知道”一类的提问回答网站。先是一人提问,然后八方回应,通过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与隐私,并把这些细节曝光。人肉搜索中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人肉搜索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肉。在这十年当中,“人肉搜索”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具有许多代表性的事件,下面是十年来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日期
人肉搜索事件
日期
人肉搜索事件
2011年6月
郭美美炫富 事件
2008年11月
公费旅游文件曝光 事件
2010年9月
主播门 事件
2008年10月
怪叔叔 事件
2010年6月
钢管男 事件
2008年8月
奥运冠军寻父 事件
2009年7月
贾君鹏 事件
2008年5月
范跑跑 事件
2009年3月
浙大女 事件
2008年5月
辽宁女 事件
2009年1月
铁道部长“下课” 事件
2008年5月
“5·12”寻亲 事件
2008年12月
天价香烟局长 事件
2008年4月
兰董 事件
2008年4月
谭静坠楼 事件
2007年12月
死亡博客 事件
2008年4月
金晶被打 事件
2007年10月
陕西华南虎 事件
2008年4月
王千源 事件
2006年9月
流氓外教 事件
2008年3月
香水门 事件
2006年4月
魔兽“铜须门” 事件
2008年3月
天价头 事件
2006年2月
女子虐猫 事件
2008年1月
艳照门 事件
2001年
微软陈自瑶 事件
从以上“人肉搜索”案例来看,基本上可将引发公众关注的搜索人肉事件划分为五类。第一类的基本特征是被搜索者的言行违背了公共道德准则,对公共利益产生威胁或已经对公共利益造成危害,这是所占数量最多的一类,基本上可占所有搜索人肉事件的70%-80%。第二类,被搜索者的言行符合网民特定兴趣和关注存在一定的放大价值。第三类,公众人物,特别是存在舞弊、渎职行为的政府官员。第四类,为泄个人私愤而恶意发起的,数量较少,影响小。第五类,出于善意,助人寻人。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搜索人肉事件都与维护公共道德准则和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产生了如下影响:
1、事件引起公愤,触及公众道德底线。让“人肉搜索”的背后依托着一群“网络暴民”,然而它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所谓的“舆论暴政”。
2、事件涉及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激起网民同仇敌忾之心。公布真实资料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对当事者造成生活工作上的骚扰,并且使很多单位和无辜个人受到连累。
3、对于此类事件,法律不宜或难以涉足,唯有通过道德手段解决。通过道德批判,使过错方得到舆论谴责。
然而,有人肯定其揭露真相、鞭挞丑恶、弘扬正义的积极意义,也有人批评其侵犯个人私隐、侵犯他人的权利。正因为如此,“人肉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