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李白诗歌抒情艺术异同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屈原、李白诗歌抒情艺术异同论 屈原和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史上个性化抒情和自我主体意识的两座高峰,但二者又颇有不同。在抒情的途径和方式上,屈作主要是蕴藉深细的倾诉,李诗倾向于不可遏止的爆发。在处理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之间的关系方面,屈原多半面对理想化的事物,李白重在理想化地面对事物屈原,李白,抒情,异同屈原、李白诗歌抒情艺术异同论周小龙摘要屈原和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史上个性化抒情和自我主体意识的两座高峰,但二者又颇有不同。在抒情的途径和方式上,屈作主要是蕴藉深细的倾诉,李诗倾向于不可遏止的爆发。在处理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之间的关系方面,屈原多半面对理想化的事物,李白重在理想化地面对事物。关键词屈原李白抒情异同一抒情,是诗歌的精髓。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早已言明:“五情发而为辞章。”屈原和李白的诗歌是他们情感的艺术载体,有极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他们在思想感情的表达方面最具共同性的就是个性极其鲜明。 尽管古代诗人中有个性者并不鲜见,但屈、李二人以各自的卓异成就独步于中国言情诗坛,前创后继,并为高峰,这是其他诗人难与比肩的。较之《诗经》简短、叠咏的抒情语言,屈原的作品(以下简称屈作)不仅抒情性大大加强,而且在构思创作时,能够突破一时一地即兴式的抒写,而具有更大的时空跨度和更完备的情感系统,更为自由开放地表现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际与喜怒哀乐。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第一次在诗歌中显现出个性化的抒情和自我的主体意识。自楚辞延至唐诗,这种个性化的抒情和鲜明的自我性到李白手中发挥得相当充分。这是文学史上继承和发展的显例。 但另一方面,由于屈原、李白所处的时代社会和个人境况等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抒情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又存在着千差万别。整体上比较,屈作的抒情主要是蕴藉深细的倾诉式,李诗则多呈现出不可遏止的爆发式。这里所谓倾诉和爆发,指的是不同的抒情方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倾诉的特征主要是尽情地表达和诉说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倾诉者内心世界的展示是酣畅淋漓、连续不断的,所吐露的情感往往是缠绵、细腻的。爆发的特点则在于郁积满腔的思想感情的骤然宣泄,它有如火山爆发的喷射,有如狂涛巨浪的咆哮。一旦爆发,就不可遏止地显示出强烈激越的形式。所爆发的感情往往是愤激、亢奋的。比较起来,倾诉可使感情的流露趋于深厚、浓重;爆发更宜于将难以控制的激情一吐为快,干净利落。二者虽形式不同,但都能传达作者真挚丰富的思想感情,都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屈子的许多诗章中,我们可以屏息静听到诗人是那样深情地向世人倾吐自己内心深处细腻而深厚的情肠,使人倍觉哀感顽艳。如《离骚》、《抽思》等篇皆有“陈辞”、“陈词”之语,是倾诉式抒情的代表性词语。屈作的倾诉,又突出地表现在总是使用带有他个人情感禀性因素的一些词语。比如:“哀”、“恐”、“伤”、“固”、“犹豫”、“婵媛”、“亻宅亻祭”等等。从一些篇目的题名上也可以体察到这种沉挚深婉的情态,如《惜诵》的“惜”、《抽思》的“抽”、《怀沙》的“怀”、《悲回风》的“悲”等。屈作中的字句,吟诵起来大都厚实、深邃、凝重,恰似一股股缓缓折行奔淌不息的川流,又好象千年古钟发出的一声声深沉的、余音不绝的巨响,无不令人与其共鸣,同其悲悯。特别是在《离骚》和《九章》诸篇中,屈原将自己怨愤之情用类似吞声饮泣的方式倾吐而出,情绪延伸回环,气势跌宕反复,亦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当我们读到李白的诗歌时,感觉就有不同。为了表达激昂充沛的感情,李白主要采用奔放豪爽、跳荡飞动的语言。他有言即说,有情必发,心到诗成,毫不经意,即所谓“爆发”之意。李白的情感系统一经触发,便如洪波涌日、天穹降瀑似地喷薄跃出,一泻千里。这是拼尽全力的呐喊,是用奔腾的语调和激烈的言辞来震撼读者的心灵。李集中的《将进酒》、《行路难》、《梁园吟》等皆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李诗的爆发着重于力量和气魄,具有雄浑刚健之美。曾巩评李白诗:“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①。从个人身世经历来看,李白与屈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他们都曾得君王信任,然而又都是仕途坎坷,遭谗被放等。皆可谓逆境造雄才,怨愤出诗人。但比较起来,屈原是怨多于愤,李白是愤多于怨。屈作的怨诉,有时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够酣畅,不够透彻。实际上它不只是哀痛和悲郁,它的愤懑不平往往是含蕴的。高明的读者一定能从字里行间的深处聆听到诗人发自心底的感情潮涌,感受到诗人心理的矛盾冲突,只不过它并不以强烈的形式显露于表层。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次富有鲜明个性的诗篇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浸透盛唐时代文化精神和理想主义的李太白,生性澹荡,意气高扬。他深谙屈原胸中的一腔怨恨。他既得楚骚的遗韵风采,不乏三楚哲人的悲剧精神,却又并非复制骚人之情性。他结合自己的内在禀赋和生活境况,挥洒出顾忌较少、直言颇多的诗歌语言。为了充分表达炽烈丰富的情感内涵,他常用呼告、惊叹、感奋等手法来完成感情的

文档评论(0)

dzz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