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业财融合下的社保入税处理与个税规划》赵耀教授.ppt

课程《业财融合下的社保入税处理与个税规划》赵耀教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 个人所得税改革框架总览与条文精析 一、新个人所得税法政策变化亮点 1.收紧无住所居民个人判断标准,从满一年缩短到累计满183天; 2.初次建立起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居民个人四项劳动性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适用一张税率表按年计算纳税; 3.建立综合所得税前扣除机制,提高基本减除,增加与纳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 4.优化税率结构,调宽中低税率对应收入级距; 5.建立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制度,调整部分个税申报期限。 6.引入纳税人识别号、离境清税、反避税、政府部门间涉税信息交换和协税护税等强化税收征管措施。 二、新个人所得税政策变化解析 (一)引入居民个人与非居民个人概念,缩短居民个人时间判定标准 1.要点:新个税法明确引入了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概念。相比旧税法以无住所个人是否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作为判定居民个人与非居民个人的标准,新税法183天的标准将大幅收紧居民个人的时间判定标准。 2.影响:居民个人判定时间标准由一年缩短为累计满183天后,将会对“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居民”在中国境内的申报纳税义务和任职受雇安排带来重大影响。 【提示】外籍个人、海外移民后仍频繁往来中国的个人,或是取得海外永久居留权但长时间逗留在中国的个人等。 3.思考:现行个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对已成为中国税务居民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居民”规定了“五年例外规则”,即对已构成中国税务居民但未满足连续五年是中国税务居民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取得的境外所得,可免于缴纳中国个税,除非该上述境外所得直接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支付。 如果新个税法实施条例修订中继续保留现行“五年例外规则”,已构成中国税务居民但未满足连续五年是中国税务居民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取得的境外所得,一般情况下可能免于缴纳中国个税。但这一规则尚待在新个税法实施条例修订中进行明确和完善。 居住时间 在中国境内工作 在中国境外工作 境内支付 境外支付 境内支付 境外支付 T≤90(183)天 征 免税 不征 不征 90(183)天 <T<一年 征 征 不征 不征 一年≤ T ≤五年 征 征 征 免税 T>五年 征 征 征 征 参见:国税发【1994】148号 (二)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减并课税所得项目 思考:其他所得:取消“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例如:财税〔2011〕50号: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建立综合所得税前扣除机制,增加专项附加扣除 新个税法下,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扣除项目包括五大类:费用扣除、每人每年6万元的减除费用、专项扣除(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1.对工薪所得外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此外稿酬所得在扣除以上20%的费用后,再减按70%计算收入额。 2.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为6万元/年;不再保留1300元/月的附加减除费用,非居民个人工资收入基本减除费用提高到5000元/月。 3.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对于居民个人,增加赡养老人支出、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作为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减项目。 五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将由国务院确定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是本次税改中的亮点,也是新个税法实施中的难点。 【提示】其他扣除:企业年金个人缴费、税优型商业健康保险缴费、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缴费等。 (四)优化税率结构,调宽中低税率对应收入级距 1.综合所得税率:以现行工资薪金所得月份税率(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将月份税率级距调整为年度级距,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 新旧税率对比表 级数 原税法 新税法 税率 免征点 3500 5000 1 不超过1500 不超过3000 3% 2 1500-4500 3000-12000 10% 3 4500-9000 12000-25000 20% 4 9000-35000 25000-35000 25% 5 35000-55000 350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