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测07-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2.3 灰色系统分析模型 2.4 卡尔曼滤波模型 2.5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 3、变形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沉降(垂直位移):水准测量、GPS测量、InSAR、三角高程 水平位移:坐标法、直量法(基准线,正倒锤) 倾斜:投点法(相对顶或底的水平位移)、沉降差法、 测斜仪 裂缝:小钢尺、游标卡尺 扰度、偏距、弯曲等几何量 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渗压等物理量 I K J s1 s2 dh hi hk hj 扰度 f=dh/(s1+s2) dh=hk-(s1.hj+s2.hi)/(s1+s2) 变形测量方法 全球性的变形监测:GPS、VLBI(甚长基线干涉)、SLR(卫星 激光测距)、LLR9(激光测月)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区域性变形监测:GPS、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精密水准测量等 工程的变形监测 大地测量方法---三角形网测量、导线测量、激光准直测量、 基准线测量、精密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等 摄影测量方法:数字摄影测量(地面立体摄影测量、航空摄 影测量等) 物理学传感器方法:位移计、应力计、温度计、测斜仪等 GPS技术:连续性和周期性两种模式 4、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四等:一、二、三、四等 沉降观测采用观测点高程中误差(最高0.3mm)和相邻观测 点的高差中误差(最高0.1mm) 位移观测采用观测点点位中误差(最高1.5mm) 等级按变形敏感程度来划分 JGJ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四级:特级一、二、三级 沉降观测采用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最高0.05mm) 位移观测采用观测点坐标中误差(最高0.3mm) 等级按建筑地基基础等级来划分 5、变形监测方案的编写(主要内容) 监测作业依据 监测内容的确定 监测方法和监测精度的确定 监测基准网(坐标、高程系)的精度估算及布设 监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 监测周期(频率)的确定 项目预警值 使用仪器设备 数据处理方法与提供成果资料 监测施工组织及管理 、质量保证措施 5.1地铁施工监测作业依据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199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07 建设部 行业标准; 3.《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 5.北京地铁xx号线土建施工xx合同段监控量测招标文件; 6.北京地铁xx号线土建施工xx合同段设计相关图纸文件; 7.甲方的有关技术要求; 8.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5.2地铁车站施工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表 序号 量测项目 方法及工具 断面距离 量测频率 控制值 变形速度 量测频率 1 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 现场观察及地质描述 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 - - - 2 地表沉降 精密水准仪、铟钢水准尺 每20~30m一个断面,每断面7~11个测点 0.2~0.5 1次/3d 30 0.2 1次/7d 3 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 水准仪和水平尺 每10~20m一个断面,每断面7~11个测点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d 5B时1次/2d 5B时1次/1周 20 4 桩体水平位移 测斜管 每20~30m设一量测断面 1次/3天 30 5 钢筋内力 应力计、频率仪 每30~40m设一量测断面 2次/天 - 6 钢支撑轴力 轴力计 每20~30m设一量测断面 1次/2天 - 7 土压力 土压力盒 每20~30m设一量测断面 2次/天 - 5.3变形测量的精度与周期 5.3.1变形测量的精度 以安全监测为目的,观测中误差不超过允许变形值得1/20—1/10或1-2mm 以科研为目的,观测中误差不超过允许变形值得1/20—1/100或0.02mm 参照相关规范: JGJ8-2007 特级:0.05mm(测站高差中误差) 0.3mm(观测点坐标中误差) 一级 0.15mm 1.0mm 二级 0.50mm 3.0mm 三级 1.50mm 10.0mm 5.3.2变形测量的周期 以能系统反映变形过程而又不遗漏变形时刻为原则.可按公式计算: 一般情况,根据经验,工程施工阶段,观测次数与时间间隔视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