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水力负荷表征滤池的接触时间和水流的冲刷能力。 60年代起源于德国,70年代后引进我国 * *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设备展览网/Company_news/Detail/73898.html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采用生物流化床,深度处理油田废水 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膜 3.4.4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计算与设计 启动调试: 启动调试时须培养生物膜,其方式类似活性污泥的培养,可间歇或连续进水; 注意营养平衡(C、N、P)、pH值、抑制物浓度等; 应对生物膜的生长情况经常观察,并及时调整运行条件。 3.4.5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运行与管理 日常运行管理 一般应控制溶解氧浓度为2.5~3.5mg/l; 避免过大的冲击负荷; 防止填料堵塞: 1)加强前处理,降低进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2)增大曝气强度,以增强接触氧化池内的紊流; 3)采取出水回流,以增加水流上升流速,以便冲刷生物膜。 生物流化床是70年代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处理工艺; 以比重大于1的细小惰性颗粒如砂、焦碳、陶粒、活性炭等为载体;比表面积大,MLSS高于任何一种生物处理工艺。 废水以较高的上升流速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 生物固体浓度很高,传质效率也很高,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构筑物。 3.5 生物流化床 3.5.1 概述 1)生物固体浓度高(10~20g/L),因此容积负荷较高(7~8kgBOD5/m3.d以上),水力停留时间可大大缩短,基建费用较小; 2)无污泥膨胀或其它生物膜法中的滤料堵塞; 3)能适应不同浓度范围的废水,能适应较大的冲击负荷; 4)由于容积负荷和床体高度较大,占地面积较小; 5)实际生产运行的经验较少,对于床体内的流动特征尚无合适的模型描述,在进行放大设计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 流化生物膜反应池 载体颗粒的流化,是由于上升的水流(或水流与气流)所造成的。 三种状态:1)固定状态; 2)流化状态; 3)输送状态 下图载体颗粒的三种状态 3.5.2载体颗粒流化原理 根据供氧方式、脱膜方式及床体结构等的不同,可分为两相生物流化床和三相生物流化床。 (1)两相生物流化床 ? 在生物流化床外设充氧设备和脱膜设备,在床体内只有液、固两相;进入反应器之前,废水中的DO可达8~9mg/l(以纯氧为气源时,可达30~40mg/l)。 3.5.3生物流化床的工艺类型 (2)三相生物流化床 直接向反应器内充氧,床体内有气、固、液三相共存; 气体搅动剧烈,载体颗粒之间摩擦剧烈,可使表层的生物膜自行脱落,因此一般无需体外脱膜装置。 主要包括反应器、载体、布水装置、充氧装置和脱膜装置等。 3.5.4生物流化床的构造 (1) 反应器: 一般呈圆柱状; 高径比一般采用3~4:1; 若采用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时,升流区截面积与降流区面积之比应在1左右。 (2) 载体 主要性能: ①比重略大于1; ②表面比较粗糙; ③对微生物无毒性; ④不与废水物质反应; ⑤价廉易得。 常用载体有:砂粒、无烟煤、焦炭、活性炭、陶粒及聚苯乙烯颗粒; 生物固体浓度与载体投加量有直接关系。 (3) 布水设备 对两相生物流化床,布水均匀十分关键; 对三相生物流化床,由于有气体的搅拌,布水设备不十分重要。 (4)充氧装置 鼓风曝气 (5)脱膜装置 ——一般三相生物流化床不需设置专门的脱膜装置 ——在两相生物流化床系统中常设的脱膜装置有: ①振动筛 ②叶轮脱膜装置 ③刷式脱膜装置 3.6 新型生物膜反应器 学生自查,作报告 3.1 概述 3.2 生物滤池 3.3 生物转盘 3.4 生物接触氧化法 3.5 生物流化床 小 结 * 生物转盘净化原理:利用转盘的转动,使附着在转盘上的微生物在水和空气来回循环。在水中的过程微生物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而在空气过程中微生物获取空气中的氧气,用于氧化作用。通过不断循环达到净水目的. 3.3.1 生物转盘净化原理 转盘转动一周完成一个吸附—氧化周期 主要过程 盘片作为生物膜载体 水中发生吸附和氧化 水面充氧和氧化 3.3.2 生物转盘的主要特征: ① 节能,即运行费用较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