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赤霉病防治探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的国内外发展 概况、发展趋势,阐明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状况以及 综合治理现状,分析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了治理策略,明确了针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及未 来展望。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S435. 12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 (2013) 22-0109-03
Review of Controlling Wheat scab (fusarium head blight)
WANG Yan 1 FENG Yi 2 SUN Jun 1 QI Jian-hang 1 GE Heng-lai 1 WANG Bo 3 LIU Huai-a 1 *
(1 Lixiahe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Jiangsu 225007; 2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3 Seed Control Station of Yangzhou City)
Abstract A review on the controlling wheat scab (fusarium head blight) and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conducted. The characteric, statu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wheat scab were discussed? 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in the process of controlling wheat scab while proposing controlling strategy, specific meatures and future expectation.
Key words wheat; wheat scab (fusarium head blight); integrated control
1小麦赤霉病研究国内外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赤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可引起穗腐,造成严重减产 和品质降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和方式的改变, 小麦赤霉病不断蔓延扩展,常常造成小麦减产、品质降低, 且受侵染的小麦籽粒中含有真菌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和严 重疾病。因此,国内外一直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寄主抗病 机制和防治策略研究[1-2] o
小麦赤霉病也是困扰我国小麦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 素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冬小麦、华南冬小麦和东北春麦 区,受害面积超过666. 67万hm2,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4。 因此小麦赤霉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病害[3]。
几十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很多国家经常大流行,科研人 员对该病的防治研究也从未间断,但至今尚缺乏行之有效的 防治方法。我国研究小麦赤霉病已有半个多世纪,据不完全 统计,在国内外多种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在与赤 霉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长期以来,在病原菌生物学 特性、致病机理、病害鉴定技术、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 合防治,抗源的征集、筛选和抗源利用,赤霉病抗性遗传及 抗性改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过去,江苏省农科 院以品种间杂交育成的苏麦3号、宁7840等品种(系),抗 赤性好而稳定,已被全世界公认为小麦赤霉病最佳抗源之 一;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扬麦5号、扬麦158是推广面 积最大的丰产中抗赤霉病品种;运用生物技术育成的丰产中 抗赤霉病新品种生抗1号和扬麦9号,曾在江苏、湖北、安 徽、上海等省市大面积应用[4]。在小麦赤霉病研究领域, 江苏省农科院走在前列,已经形成了病理学、遗传学、育种 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结合的队伍。近几年来与美国、 加拿大、英国、荷兰等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与墨 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在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领域建 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动了小麦赤霉病研究的深入[5]。另 外,康振生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项目小麦赤霉病防治基础 与应用研究”成果,围绕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中的关键问 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采用了细胞学、化学与分子细胞学等 方法,揭示了小麦赤霉病在小麦穗部侵染点、侵染方式和扩 展途径,较完整地提出了赤霉病在小麦穗部的侵染及扩展摸 式,确定了毒素在寄主组织中的分布及细胞内的结合位点, 同时揭示了赤霉病菌对小麦穗部侵染初期病菌产毒的起始 时间,阐明了赤霉病毒素在致病中的作用,明确了寄主的病
变与病菌扩展和毒素分布的时空关系,为赤霉病的更深入研
究提供了理论依据[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