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淀粉和其交联制备可降解膜探究进展
摘要:小麦淀粉具有独特的性质,但我国小麦淀 粉改性及应用研究不多。白色污染的加剧,掀起了人们对环 境友好型可降解膜的研究。寻求丰富的、可再生的、可降解 的、易制膜的原料是制备可降解膜的关键。对小麦淀粉的生 产工艺、交联变性反应以及可降解膜的制备进行了综述,对 其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小麦淀粉;交联;可降解膜
中图分类号:TS236. 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
1001-4942 (2013) 11-0137-05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制备可食性降解膜成为研 究热点。目前可食性降解膜按原料主要分为四类:多糖类膜、 蛋白质膜、类脂类膜、复合型膜。可食性降解膜在果品、肉 制品保鲜上有广阔前景,经过涂膜保鲜的产品相对未处理的
保质期延长。因淀粉原料广泛且廉价,
保质期延长。因淀粉原料广泛且廉价,
目前多以淀粉为原料
制备可降解膜,其中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用的较多。但淀 粉的分支及多轻基结构使其吸水性与拉伸性能不尽人意,这 就需要对淀粉改性。交联淀粉即变性淀粉的一种,具有优良 的性质。
我国是小麦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小麦是
我国除稻米之外的主要粮食作物,作为口粮,极少用来生产 淀粉。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小麦产量的提高,小 麦淀粉的利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小麦淀粉自身的结构与 品质特异性,也为小麦交联变性淀粉的生产以及利用其制备 淀粉膜提供了可能。
1小麦淀粉的理化特性及生产工艺
1.1小麦淀粉的结构
1.2小麦淀粉的特性
1.3小麦淀粉的生产工艺
小麦面粉加工一般通过干磨法将小麦鉄皮与胚芽和胚 乳分开,然后将胚乳磨成面粉。小麦淀粉主要通过大规模湿 法工艺生产,质量比较好的小麦面粉是最适原料,其蛋白含 量较高,大于11%,鉄皮含量较低,淀粉损失少,并且不含 有a-淀粉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小麦淀粉的生产工艺主要有 两种:一种叫Martin工艺,通过水洗硬面团来分离淀粉和 谷阮粉;另一种叫Batter工艺,通过水洗低浓度面粉糊来 分离淀粉和谷麻粉。水力旋流器的开发,使得淀粉与蛋白质 的分离不必再用离心浓缩器,降低了投资与运作成本。20世 纪80年代早期,主要采用旋流器工艺,与传统的Martin T 艺相比,该工艺可以灵活加工不同品种的小麦,并且具有低 水耗、谷航粉收率高、低能耗等优点。其工艺流程见图1。
图1旋流器工艺流程图
当前小麦淀粉生产的新技术是高压碎解[1]和三相卧螺 离心工艺。首先用一个连续混合器将1份小麦面粉与0. 85? 0. 95份水在35£下混合成均匀的面糊,然后运送到一个高 压泵,迫使面糊通过均质机高压阀。高剪切力使淀粉团粒从 水合胚乳团粒中释放出来。该工艺可以大大降低水消
图2高压碎解和三相卧螺离心工艺流程
耗,且提高A型淀粉的产率。其工艺流程见图2。
2小麦交联淀粉的生产
小麦在我国主要作为粮食作物,因此,国内有关小麦变 性淀粉的报道较少。但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小麦是主要的谷 类作物,其化学变性已经应用多年[10],被用来生产氧化、 酯化、糊精化的团粒或预糊化产品;另外,交联、氧化等变 性小麦淀粉的糊化和凝胶特性、用核磁共振光谱(NMR)分 析小麦变性淀粉的替代基团的研究也有报道。这些变性淀粉 多被应用于色拉酱、焙烤的馅饼、灌装食品中[11]。
交联淀粉是由淀粉的醇密基与具有二元或多元官能团 的化学试剂反应形成二瞇键或二酯键,从而使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淀粉分子连接在一起,呈多维空间网状结构的物质。淀 粉交联后分子量明显增加,耐酸、耐热及抗剪切性增强。目 前用来确定变性淀粉结构及变性基团数量和类型的方法主 要有核磁共振光谱(NMR)、气相色谱-质谱(GC-MS)、拉曼 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酶和滴定、差式扫描量热技 术(DSC)、红外光谱、X射线显微分析等。
小麦淀粉交联常用的交联剂有磷酰氯(P0C13)、三偏
(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乙二酸醋酸肝、环氧氯丙烷(即
表氯醇,自1978年,美国玉米湿磨行业已禁止在食用淀粉 生产中使用)、甲醛等,其反应级数表现为磷酰氯〉三偏磷酸 钠〉三聚磷酸钠。在pH值11及含有2% (淀粉基)氯化钠或
硫酸盐的水溶液中,大团粒小麦淀粉可与0.016%?0. 168%
(淀粉基)的磷酰氯反应生成磷酰氯交联淀粉[12] o 一些国 家对交联剂的种类与用量有限制,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明确要求食用淀粉中磷酰氯(以淀粉重量计)不超
过0.1%,三偏磷酸钠不超过1%或者乙二酸醋酸酉干不超过
0. 12%[15]。軽丙基小麦淀粉的溶胀度随着軽丙基摩尔取代 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该现象在交联淀粉中并不存在[13],说 明交联限制了团粒溶胀,因而交联剂有时候也成为抑制剂。
淀粉酯在生物降解方面也具有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