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小傳 常生小語 白居易祖籍下邽,曾做過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後隱居於洛陽龍門石窟對岸,伊水側的香山寺,死後葬在香山寺右側不遠處的小山谷。 我喜歡白居易,他的詩,他做官的樣子,他感情發抒的自然與瀟灑,乃至他人格表現出的高尚。 白居易在杭州西湖築過白堤,在蘇州興建過山塘街,這些地方我都去過,最後隱居的香山寺以及埋藏的墳地,我也都去看過,基於對這位偉大的文學大師的景仰,因此我集合了相關的文字與照片製作了這個白居易專集,期望您看過了也像我以樣,會喜歡上白居易。 白居易最有名的兩首詩就是〈琵琶行〉和〈長恨歌〉了。唸完往往此詩潸然淚下。 白居易小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鞏縣(今河南鞏義),祖籍下邽(今陝西渭南),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爲“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爲“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尊號爲“詩魔”。 /wiki/%E7%99%BD%E5%B1%85%E6%98%93 白居易〈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將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絃絃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泉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撥插絃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蓖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幕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呼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幕聞何物?杜鵑啼寫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絃絃轉急。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杉濕。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中唐代陳宛兒的一生----花樣年華似水流 李常生8/6/2008 引言 陳宛兒生於唐代宗大曆十年(西元776年)的長安城外,卒於唐武宗會昌元年(西元840年)。 宛兒出生在長安東城外灞河邊的一個小農村,家庭窮困。八歲時,父母將宛兒交給城內一位徐娘半老的陳蘭領養,陳蘭年輕時曾為京城小有名氣的歌伎,年紀大了以後,孤單一人,想要收徒為伴。 陳蘭見宛兒長的標緻,於宛兒十三歲時,即傳其歌舞技藝以及當時流行的琵琶彈奏。宛兒到了十六歲時就入教坊(屬宮廷樂隊),經常於貴族棲居的廣陵一帶表演歌舞、樂器。初為姑娘的宛兒生得眉清目秀、人見人愛,多誇其麗質天生,在表演場上,使出渾身解數,猶如天女下凡,驚豔四座,且經常遭受年長秋娘(貌美藝高的歌伎)所嫉妒與排擠。 京城的貴族少年,凡見宛兒一面者,莫不為其瘋狂,宛兒時時獲贈的金帛財禮以及生絲首飾不計其數。當時長安城中宮廷、官家舉辦大型盛會時,如果未請到宛兒出席上場,就顯得沒有面子了。 貴族子弟時有愛上宛兒的,但是多半礙於傳統舊俗,最後也都變成了逢場作戲。宛兒也知道自己出身低,因此也從未願意與貴族子弟真正談情說愛。 到了宛兒二十五歲時,養母陳蘭過逝,而胞弟從軍於北方匈奴作戰亦不幸陣亡,親生父母又罹患重病,宛兒得努力賺錢養上好幾口人。十幾年的表演生涯已經讓宛兒歷經滄桑,看盡人間疾苦。再過兩年,歌舞場中的寵兒已有年輕新人替代,宛兒受邀次數漸減。宛兒三十歲時,父母已過逝,宛兒需要負擔的壓力漸少,而自己也已淪落於民間商家歡樂場所賣唱為生。 此時宛兒深深體會到「花樣年華似水流」的人生現實與哀慟。 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