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左汉宾;重点及难点;一、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生存发展;“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植物、动物、石头、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则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也是人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人们只有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才能从自然界那里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所以,马克思也指出,我们不能从直观和抽象地,而要从人的实践的角度理解自然界。他说:“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他说:“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所谓“人类学的自然界”,一方面它具有自然界的性质;另一方面,它是对象性存在,表现了人的目的和人的本质力量,因而获得了社会历史的维度,具有了社会历史性。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远古时期,人类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出发,“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象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摄服于自然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35页。
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原始的协调和低层次的和谐。
;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农业社会,对自然利用、征服和改造能力的大为增强,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力图征服自然、控制自然,但另一方面,人类又是自然的存在物和自身的存在物,与自然构成了一种对象性关系,对象之间的相互否定与相互肯定的矛盾关系在农业社会中逐步展开。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恶化。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的发展,在对自然过程的控制和干预中建立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实验研究方法,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其自身具有工具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人类则借助于科学和技术驾驭自然力,并且利用被改造了的自然力控制其它自然物质过程。工业化社会以来,人类突破了自然的许多限制,实现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污染的海水;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既是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又是自然对人的异化过程。亦即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自然界成为属人的自然,为人所需要和利用的自然;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活动结果却使自然摆脱人的控制,反过来成为祸害人、对抗人、奴役人的异己力量。这种异己力量的失控,就是生态危机。
资源短缺、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严峻的现实正困扰着人类,一个古老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凸显在世人面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使人与自然之间发生了“物质变换的断裂”,并进一步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断裂”,这些断裂的尖锐化就是经济危机、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了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们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2页。;今日工业文明的“三建立”与“三不”;人们不仅开发现在的自然,还肆无忌惮地预支未来的自然,这种剧烈“透支”效果打破了自然的平衡:
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率超过了它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