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与为政之道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治通鉴》与为政之道 中央党校文史部 张 军 ;引子 宋哲宗绍圣初年,一场激烈的论争在朝堂上 展开:大臣薛昂、林自等人迎合当时政治情势, 坚持毁掉一部业已刻版的书籍。对于这种毁书的 行径,太学博士陈瓘(guan)力排众议,以该书 前面有宋神宗的“御序”做武器,巧妙地使拟毁之 书得以保存。 幸免于难的这部书不是一部普通的书,它便是中国 史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司马 光的《资治通鉴》。;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两巨著春兰秋菊,雄视千古; 两司马双峰并峙,流誉天下。 ; 一、《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及其时代 二、《通鉴》的成就与特点 三、《通鉴》的政治思想与为政之道 ;一、《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及其时代 1、世家、学问、仕途 2、熙宁风波与洛阳著书 3、元祐之举与身后褒贬 ;;;;;;1、世家、学问、仕途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陕西夏县人。 其父司马池称,司马氏乃是晋朝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人。名门望族之后。 《宋史》载:司马池“少丧父”,“家赀数十万”。进士出身。二子:旦与光。 ;自幼聪明过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七岁,“凛然如成人”。喜读《左氏春秋》。“不知饥渴寒暑”。自幼至老,嗜之不倦。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学术淹贯,自经史百家以至天文、律历、音乐、术数,无所不通。 ;仁宗宝元元年中进士,才20岁。 仁宗末年做到谏官(知谏院),神宗初年是翰林学士。司马光修《通鉴》开始于英宗治平三年(1066)四月。王安石时任宰相。 政治上是保守派,反对新政。贬斥到洛阳。从神宗熙宁三年起,长期在洛阳,投闲置散,全力修书。 《通鉴》直到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司马光已经66岁了。第二年神宗死,哲宗立,司马光为相,罢黜新法。;2、熙宁风波与洛阳著书 熙宁是宋神宗年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在这一时期进行的。 熙宁元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于次年开始了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为主持工作机构。 司马光反对,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认为王安石为政,尽变祖宗之法。 “臣之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供器。”;祖宗家法的重要性:北宋立国之基;;;;;;;;;;3、元祐之举与身后褒贬;;;;;; 二、《通鉴》的编撰与特点 1、《通鉴》产生的时代学术背景 2、《通鉴》著述始末 3、《通鉴》的成就及特点 ;;;;;;;;;;;;2、《通鉴》著述始末 从英宗到神宗,莫不支持创作。 首先,允许在崇文院建立编书机构,特批随时可以借阅皇家典藏。(龙图阁、天章阁、秘阁及三馆,即史馆、昭文馆、集贤院) 其次,自行挑选协修人员。于是,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一批著名史家齐聚书局。 此外,“特赐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熙宁风波后,司马光出知外地,居住洛阳,一住就是十五年,神宗全力支持其撰述。《通鉴》成书于1084年,神宗于1067年提前赐序,“面赐”作者,极尽赞美,后赐书名。书成后,又给予褒奖。 《资治通鉴》的编撰过程: 先编《历年图》五卷,即大事年表。 据此,于1066年,四十八岁的司马光又编成《通志》。 1066年,英宗批准设书局于崇文院,至1084年书成,共历时十九年。; 司马光享年68,《资治通鉴》的编修就占去了他一生的三分之一。 在《进书表》中云:“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字字千钧,句句情深,艰辛之状,溢于言表。虽千载后读之,亦足令人动容。 ;写作班子分工: 司马光任主编。 刘恕,副主编,年十八中进士,博闻强记,魏晋六朝史学家。小司马光十三岁。 刘攽(ban),著名汉史学家,以学问著称当代。小司马光四岁。 范祖禹,唐史专家,“智识明敏,好学能文”。熙宁三年,进入书局,直至书成。少司马光二十二岁。 司马康,司马光子,检阅文字。 ;编纂程序: 第一步,制作丛目。即编写提纲,有两项工作要做,一是标出事目,二是附注材料。 第二步,勒成长编。即编写草稿。有三个环节,一是筛选资料;二是编排资料;三是统一书法。原则:宁失于繁,勿失于略。 第三步,删削定稿。这是成书的最后一步。司马光“自课三日删一卷”,粗删和细删。统一体例,统一史观,文字加工润色。;3、《通鉴》的成就及特点;《资治通鉴》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具有“求通”传统的史学著作: 第一,篇制宏大。用编年体形式反映历史,上起战国初期的“三家分晋”,下穷五代后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