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OGO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1 2 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文化的东移南迁 中国古代文化模式 3 一、强大的生命力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文明形态, 但是唯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 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 要特征。主要表现在:延续力、融合力、 同化力等方面。 延续力 地理因素:东亚大陆特殊的地理环境提 供了一个相对隔绝的状态,从而可以借助自 然之力来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 文化同化:长期以来,中国文化明显的先进性同化以武力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反复出现“征服者被征服”的现象。 融合力 融合力: 中华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者黄 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之 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及不同地域 的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 等),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 融合力之巴蜀文化 船棺葬 川剧变脸 融合力之吴越文化 越剧钗头凤 昆曲牡丹亭 吴语周立波 同化力 同化力: 指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之后,大多都逐步 地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结果,一部分变为中国 式的佛教(如禅宗),一部分反而消融于宋 明理学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中国化之禅宗 禅宗祖庭—少林寺 菩提达摩 二、文化的东移南迁 地理因素(季风气候、降水充足) 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发) 人口因素(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一、“八王之乱”(291~306 ) 二、“安史之乱”(755~762) 三、“靖康之变”(1126~1127) 王号 姓名 汝南王 司马亮 楚王 司马玮 赵王 司马伦 齐王 司马冏 河间王 司马颙 成都王 司马颖 长沙王 司马乂 东海王 司马越 八王之乱 安史之乱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唐 白居易《长恨歌》 靖康之变 钦宗1后1妃,朱皇后死于上京。 10名有封号的姬妾,8人入大王寨。 另外作为奴婢封职的27位,其中6 人途中淹死,1人自刎,2人病 死,3人归大王寨,2人被赏赐给 真珠大王,13人入洗衣院。 钦宗皇帝后朱氏 徽宗21名公主:战乱中死3人, 2人被迫为妾,剩下的16人中9入 洗衣院、7人遣送到各大营寨。 三、中国古代文化模式 以农耕文化模式为主体 自然环境 农耕经济的特征 农耕经济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条件,天然就是发展农耕经济 的襁褓:群山之间有大川,大川大河沿边又有 众多的湖泊和平原。 中国人大多都是居住在平原,这里土质好、 水充沛,气候温和,生活安逸。 从事农耕,既没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之苦, 也没有商业的风险,于是就形成了农耕经济。 自然环境 农耕经济的特征 农耕经济有四个特征,而几千年的中国古代 社会就长期具有这几种特征: 其一:农耕经济的根源是生产力水平低 下,没有广泛的社会分工; 其二:农耕经济以土地为主要的财富,土地的聚集和争夺频繁; 其三:农耕经济条件下,手工业和商业都 是由农业派生出来的并为之服务的附属经济形 式; 其四:农耕经济条件下,农民以一家一户 为基本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 农耕经济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就决定了农民居住在 耕地的附近,决定了以家庭或家族为生产单位 和社会的子细胞,决定了其民族的种种制度、 行为、观念; 农耕经济必然会形成宗法文化、专制主义、 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等,这就需要大一统的中央 集权,而这种中央集权则是宗法的基础。 在农耕经济条件下,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 是家庭、宗族。而为了维系小家大国,必然需 要一种统一的伦理道德,并以之作为精神支柱。 于是孔子的学说被抬高、充实、改造。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成为了治国之本。 因此,在中国没有出现所谓的宗教狂热。 中国人重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重视群体 观念,重视中庸之道,这些都是农耕民族形成 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的系统表现就是 儒家文化。 伴随农耕文明中华民族表现出的观念 宗族血缘观念。 勤劳务实的观念。 保守自足的观念。 顺应自然的观念。 重整体轻个人的观念。 重农轻商的观念。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