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 第一讲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 第一讲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哲学流派;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指的是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越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的缺陷; 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中国哲学史,在学术传统上经历了:
?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两汉经学: 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
?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
?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
?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
???清代朴学;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色; 《老子》: “反者道之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矛盾转化观。
《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无限可分性思想。
儒家哲学: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伸)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周易·系辞下》)。
“二”既然是由“一”分成,“一分(生)为二”也就是更为一般的观点。
《老子》有“一生二”。; 《易传》提出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二分生成模式。
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将一分为二发展成为普遍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王夫之对自《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以来主分和主合的两派观点进行了梳理,认为分一与合二应当统一起来,合一与分二是“相为保合”、互相支持的关系。王夫之对一两分合问题的总结,反映了中国哲学首尾一贯的辩证思维传统。; ▲ 和合与中庸; ▲ 整体与有序; ▲ 变化发展; ★浓郁的社会情结; ▲人伦道德本位,内圣与外王;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忧患意识; ★独特的哲学基本问题; ▲ 天范畴的含义; ▲天人之际的两大命题; ●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第二讲 商周时期哲学思想萌芽 ; 与此相适应,也产生了夏代的哲学思想。就现有的资料所及,可以概括出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宗教思想有了发展;二是调和阶级矛盾的思想出现了。; ●商周时期的宗教天命思想; 周代统治者宣称:“丕显文王,受天有(佑)大命。”
周公对商(殷)代遗士说:“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
周公追述商汤取代夏桀的统治作为历史证据:“我闻日:上帝引逸,有夏不适逸……厥惟废元命,降致罚。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
“天命靡(无)常”,但是天命的改变要遵循一条原则,就是,要看统治者能否“敬德保民圩,“以德配天”。贤君又能“敬德保民”,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天之命”。
; ●八卦与五行; 李泽厚曾经提出,夏部族或部族联盟可能与蛇一龙图腾传统有关。和龙图腾势均力敌的另一图腾是鸟图腾。《诗经》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颂》),“玄鸟”被认为就是凤凰。; 日月星辰之外,土地神称社,谷物神称稷,雨神称“萍翁”(《楚辞·天问》),风神叫“飞廉”(《离骚》)、“风伯”(《远游》),云师、雷师叫“丰隆”(《离骚》),还有未命名的“暑神”、“寒神,’(《周礼·春官》)等季候神灵。其他各种神灵还有“山神”、“水神”,以至凡“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日神”(《礼记·祭法》)。; 早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利用占卜来预测吉凶的宗教巫术。
这些宗教巫术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保存在一部古代名著《周易》之中。此书是远古人类历代占卜活动经验积累的结晶。《周易》包括《易经》和《易经》。; 《易经》的作者们从人类生活经常接触的自然界中,从自然崇拜中形成的“百神”之中,选取了八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物,作为说明世界上其他更多东西的根源。这八种自然物就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分别用八卦乾(三三)、坤(三三)、震(三三)、
巽(三三)、坎(三三)、离(三三)、艮(三三)、兑(三三)来表示。
; 《易传》在追述八卦起源时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 五行说作为宇宙构成的元素论,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