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的进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 交通工具的进步(一) 周次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 目标 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发展的情况 重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同学们,中国最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古人通常使用什么方式外出旅行?最早的车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发明的?(4000多年前的夏“车正”奚仲发明了马车,是“造车鼻祖,据 《滕县志》记载:“当夏禹之时封为薛,为禹掌车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 奚仲造车。马车的发明,是 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但解决了落后的交通问题,而且还促进了道路设施的发展,扩大了商贸运输和文化交流活动。马车的出现,其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奚仲是古薛国地面上出现最早的、最大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 讲授新课 传统的交通工具: 马车:历史上第一辆马车是 夏禹时代 奚仲驯马后制造的,商代以后开始大力改进,马车不但成了达官贵人的交通工具,也成了贵族显赫的随葬品。 《说文》上说,南禹县辛村周墓出土12辆马车,竟有72架马骨,可见当时已经有一车六马的马车了。 汉代时,乘车等级更加严格,低级官吏只能坐无帷的小车——“轺车”,只有高级官员才可以坐高大的棚车——“轩车”,而贵族妇女乘坐的则是装有帷幕的“辎车”。同时驾车的马匹也不一样,一般的车只有一马驾车,而统治阶级则要四马驾车,所谓的“驷马安车”、“驷马难追”都是指的这种四驾马车。 为什么中国古代所使用的马车一直是两轮的: 1、环境因素。说欧洲平坦,我国北方多崎岖地形,故不适合发展四轮马车。 2、马匹因素。对于中国和欧洲这样的农业文明来说,古代马匹总是很贵的,即使19世纪的美国人出行主要还是靠双脚。这一点在中国更严重,以至于相当部分官员上任都只能步行或骑驴,马匹质量也很差,否则不会从胡人那里进口了,这方面证据很多看一下历史书即可。另外为防止民众Z反,往往下令禁止民间养马,连二轮马车马匹都不够用更不要说四轮马车了。 3、另外还有人研究以后认为:没有转向机构;中国有四轮马车;四轮马车与双轮马车的优势在于稳。我国古代确曾出现四轮甚至六轮的马车,但只限于 先秦时期 皇族使用,没有推广开来。 我觉的主要是古代中国人没有克服前轮转向这个难题。加上我国古代没有古罗马那种宽阔大道,所以中国古代放弃了发展四轮马车。 木船: 原始人发明的,那时候还没有国家呢。当一个猿人在落水的时候,爬上一根漂木的时候,就是船的雏形,为了平稳地浮在水面,于是又想出用两根、三根或更多的树木捆绑在一起的主意。最后,人们根据圆木和芦苇能浮在水面的原理,制作了类似于筏或船的水上交通工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 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 独木舟和桨渡海。 独木舟就是把 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 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宋代,船普遍使用 罗盘针( 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 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轿子: 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千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尚书·益稷》中有一句话:“予乘四载,随山刊木。”这是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讲的。后人解释,这四载是:“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 轿子 一种靠人或畜扛、载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曾在东西方各国广泛流行。就其结构而言,轿子是安装在两根杠上可移动的床、坐椅、坐兜或睡椅,有篷或无篷。轿子最早是由车演化而来 “轿”的名称起于宋代,在此之前通称“肩舆”。古代的轿子,一般有有两人抬、四人抬、八人抬、十六人抬等等。   据记载,夏朝时就出现了轿,但至先秦时代还很少见。到汉晋时代,也只是部分地区的代步工具。直至东晋时,乘轿子的人才逐渐多起来。到隋代,轿子成为通用的出行工具,官方也开始规定轿的等级。   南宋时期,轿子的使用数量超过了车,各级官员偏重于坐轿,很少乘车,因为轿比车要平稳。官方还加强了对于轿子等级的划分,同时取消了对车的等级规定。   清朝,按明朝惯例使用轿子,并规定:三品以上京官使用四人轿,出京可以坐八人抬的轿,外省督抚都使用八人轿,普通官员坐四人轿。所以,“八抬大轿”成为高级官员的出行标志。   而民间一般为二人抬轿,只有“娶亲用的花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