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面向未来的学习 ; 引言;5、名言;;;;6、论文选题:用“学习”替换“教育”;;10、顾明远:;; ;; ( 一)中华民族学习思想简述
中华民族的学习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以学习科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线索,择其主要内容简述于下。
1、关于学习的哲学心理学基础
(1)人贵论
王充:“倮虫三百,人为之长。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论衡?别通》)
周敦颐:“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
邵雍:“惟人得天地日月交之用,他类则不能也。人之生,真可得之贵矣。”(《观物外篇》) ;(2)形神论
荀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解蔽》)
范缜:“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神灭论》)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神灭论》)
;(3)性习论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张载:“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理窟?义理》)
王夫之:“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尚书引义》)
;(4)学知论
孔子:“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王充:“为学不成,不问不知。”(《论衡?实知》)
王充:“庶物之理,非学不知,非博不辨。”(《俟解》)
;(5)差异论
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孔子:“德行:颜渊、侍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
孔子:“知者之所短,不若愚者之所修;贤者之所不足,不若众人之有余。”(《修务篇》)
;(6)思维观
韩愈:“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孟子:“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为思则不得也。”(《告子》)
王守仁:“思曰睿,睿作圣”(《答欧阳崇》);(7)发展观
孔子:“学则不固。”(《阳货》)
《白虎通》:“学以治性,虑以变情。”
王夫之:“人之有心,昼夜用而不息……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周易外传》卷四) ;(8)知行观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知,学至于行而止矣。……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儒效》)
朱熹:“学之以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语类辑略》)
王夫之:“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尚书引义?兑命中二》);2、关于学习的意义
(1)学以致知
孔子:“欲能则学,欲知则问。”(《孔子家语》)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劝学》)
;(2)学以增智
《中庸》:“好学近乎知(智)。”
陆九渊:“学者也,是所以致明致知之道也。”(《陆九渊》卷十一)
诸葛亮:“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诫子书》)
;(3)学成性情
刘邵:“性质禀之自然,情变由于染习。”(《九征第一》)
王符:“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楚和之壁,虽有玉璞卡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潜夫论?赞学》)
张载:“学者当须立人之性。……学者学所以为人。”(《张载语录》);(4)学以长德
孔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
刘向:“善材之初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说苑?建本》)
李贽:“德性本至尊无对也,然必由学问之功以道也。”(《道古录》);3、关于学习的心理因素
(1)智力因素
① 观察力
墨子:“知:闻、说、亲。”(《墨子?经上》)
王充:“如无闻见,则无所状。”(《实知》)
张载:“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语录?上》) ;② 记忆力
荀子:“心未尝不藏(储存、记忆)也,……知而有志(记忆)。志也者臧也。”(《解蔽》)
章学成:“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人有所适也,必资乎舟车。”(《文史通义?内篇三》)
张载:“书多阅而好忘者,只是理未精耳,理精则须记了无去处也。”(《理窟?学大原上》);③ 想象力
刘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心雕龙》)
陆机:“观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