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赋役制度与政区边界
——基于明清湘鄂西地区的考察
孟凡松
(安顺学院政史与法律系 贵州 安顺 561000)
提 要:在湘鄂西地区,从明初至清雍正年间,土司、卫所等特殊形式的政区与经制州县政区在地理空间上都是彼此毗邻乃至交错的。不同类型的政区意味着不同的赋役制度与管理方式,在土司、卫所与州县势力彼此消长的背景下,更导致了种种土地纠纷与赋役规避问题。清雍正间,通过改卫归流与改土归流,三者之间的土地与赋役纠纷随着卫所、土司的取消与州县政区主体地位的确立而逐渐消弭。
关键词:赋役制度 政区边界 容美土司
作者简介:孟凡松(1979— )男,湖北建始人,安顺学院政史与法律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明清史。
在历史政区地理的研究中,断代政区的整体研究或特定政区的沿革研究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强调“语境”、强调“人”的背景下,政区的“边界”问题开始受到部分学者的重视。徐建平通过探讨民国丹阳湖苏皖省界的划定过程展现了地方民众、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 徐建平:《从界限到界线:湖滩开发与省界成型——以丹阳湖为例》,《史林》,2008年第3期。冯贤亮在对明清江南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的研究中也着重探讨了“疆界错壤”对于不同政区的赋役与社会控制内涵, 参见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第四章《明代江南地区的疆界错壤问题及其影响——以嘉兴府嘉兴、秀水、嘉善三县的争田事件为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9—
徐建平:《从界限到界线:湖滩开发与省界成型——以丹阳湖为例》,《史林》,2008年第3期。
参见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第四章《明代江南地区的疆界错壤问题及其影响——以嘉兴府嘉兴、秀水、嘉善三县的争田事件为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9—166页。
李大海:《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构建关系研究:以明清民国时期陕西地区为中心》,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黄国信:《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303页。
学界对于明清湘鄂西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容美、保靖、永顺等土司的历史沿革与该地区经济、政治与文化形态方面,从边界政区的角度探讨该地区政制变迁与区域治理的研究论著仍不多见。但是,对美容土司而言,这似乎是个例外,有关容美土司的各种研究,一直颇受关注。李荣村从时间维度对容美土司的历史作了最为系统的梳理,尤其对容美土司与清廷的政治关系作了充分的论述; 李荣村:《元明清容美土司兴亡史(1308~1734)》,载台北中华文化大学蒙藏学术研究中心编《中华民国蒙藏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华文化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409—516页。孟凡松将研究视角从政治关系转到以土地纠纷为中心的经济关系上来,对湘鄂西地区土司、卫所与州县之间的疆界冲突和土地纠纷进行了初步研究
李荣村:《元明清容美土司兴亡史(1308~1734)》,载台北中华文化大学蒙藏学术研究中心编《中华民国蒙藏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华文化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409—516页。
孟凡松:《郡县的历程——明清武陵山区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该文虽然以武陵山区为题,而实际上仅对湘鄂西地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湘西“苗疆”、黔东北松桃与渝东南石柱、酉阳等地区则很少涉及。
一、“军属容美,赋属有司”:容美土司与巴东县之间的赋役冲突
同治《巴东县志》“悉本旧乘,凡旧乘所载者无不备录” 同治《巴东县志·凡例》。本文所引同治《巴东县志》、《长乐县志》俱系《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志辑》本,江苏古籍出版社,
同治《巴东县志·凡例》。本文所引同治《巴东县志》、《长乐县志》俱系《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志辑》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同治《巴东县志》引康熙《巴东县志》载:
明崇祯间,田纮有刁军畏调之奏,方欲举后四都而军之,况其所久假之后二都乎?考兴山令曹元功、巴东令谢上官会详内称:田世爵孙田纮不守定分,妄思狂逞,擅将后二都里排覃守儒等十三族攘为己有,授以冠带,充为舍把。里下之人土尽被胁占,乃复巫邓、谭、柳、陈等,降为蛮军。夫邓、谭、柳、陈等即后里之民,心怀忠孝,誓死靡他,而纮何得以“军”之一字诳渎天听为?呜呼,此固其诬民为军之始,而覃守儒等是民而非军,从可知矣。
同治《巴东县志》卷16《志余》。
田纮即容美土司田玄,一些清代史籍为避玄烨讳亦作田元,或省笔。所谓“刁军畏调之奏”,盖即《明史》所载崇祯十二年容美宣抚田元疏言:“六月间,谷贼复叛,抚治两臣调用土兵。臣即捐行粮战马,立遣土兵七千,令副长官陈一圣等将之前行。悍军邓维昌等惮于征调,遂与谭正宾结七十二村,鸠银万七千两,赂巴东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