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生态学基础;本章学习重主要内容;第一节 生态学基础;一、生态学及其发展
1、生态学;
1、生态学; 2、生态学的发展
(1)研究对象的变化:;二、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与作用;二、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与作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非生物环境)。
生物圈还可以分出很多个生态系统,例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座城市等,都可以个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 ;现在,人们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是: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例如: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种生物都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空气、水分、阳光、热量和营养物质;
生物生长、繁育和活动过程中又不断向周围的环境释放和排泄各种物质,死亡后的残体也复归环境。 ;(1)生态系统的组成;绿色植物
光合细菌等其他自养生物
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中型肉食动物
四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
微生物、小型无脊椎动物;例如,绿色植物利用微生物活动从土壤中释放出来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食草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物;
肉食性动物又以食草动物为食物;
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则既是昆虫等小动物的食物,又是微生物的营养来源;;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又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每个区域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系统。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温度、光
土壤;生产者(绿色植物);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温度、光
土壤;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温度、光
土壤;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温度、光
土壤;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温度、光
土壤;鞭毛虫;微生物(真菌)橙盖伞 (分解者);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在这四大角色的作用下,整个生态系统
始终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交流。;非生物成分;按生态系统的环境
性质和形态特征;森林系统 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地被植物及多种多样动物和微生物等与它周围环境(包括土壤、大气、气候、水分、岩石、阳光、温度等各种非生物 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据资料报导,1hm2 森林每天可吸收 1tCO2,放出 0.73tO2。
全球森林每年能使约(550×108)tCO2 转变成木材,同时大约可放出(400×108) tO2。
全世界森林吸收 CO2 并放出的 O2 超过世界人口呼吸所需 O2 的近 10 倍。 ;森林能分泌一些杀菌素、负离子和芳香化合物, 对大气进行消毒,使空气清新,从而改善人类的大气生活环境质量。;森林可减低风速,防止风害和干旱风的形成,预防冷害及霜冻,减少雹灾形成,阻挡沙尘暴等。;大量水文资料证明:森林能减低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并调节河川流量,起到既能防止洪涝灾害,又可减轻旱灾的双重作用。
森林之所以能起涵养水源的作用, 主要是因为林地具有大量枯枝落叶和腐殖质,以及林地土壤疏松、吸水和保水能力强。 ;主要表现在森林具有改良土壤、固土、防治荒漠化,保护耕地,防止水蚀和风蚀等方面的作用。
森林和植被以其地上多层次结构和地下发达的根系,可以大大减少降雨势能对土壤的冲刷,并起固土作用,防止风蚀和水蚀。; 森林还能 在一定程度上起改良土壤的作用。这是因为森林能使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如增加土壤有机质,形成团粒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渗透能力和吸附能力,提高土壤中氮(N)、磷(P)、钾(K)含量及各种微量元素含量。 ;森林具有吸尘作用,由于结构复杂,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有的能分 泌粘性油脂及汁液,森林能吸附大量飘尘。
森林能减低噪声,一般 40m 宽的林带,可减低噪声 10~15dB。建造林带可以隔音,抗噪声污染。森林还具有抗辐射、阻碍污染 光的传播的作用。;按生态系统的环境
性质和形态特征;按生态系统的环境
性质和形态特征;生物自从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就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期以来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地球上的生物十分庞杂,其中包括动物2000万种以上,植物30多万种,微生物10多万种。;这些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不断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传递和信息的交流,从而引起环境与生物自身的变化。;适应性 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对环境具有依附性和适应性;
遗传性 但生物也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生物也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pdf VIP
-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介绍.ppt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3课 光影流转的传奇 影视之美(二).docx VIP
- 小学生3500个常用汉字归类(带拼音).pdf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2课 光影流转的传奇 影视之美(一).docx VIP
- 《大学美育》教案 第11课 五彩缤纷的世界:绘画之美(二).docx VIP
- Dahua大华以太网交换机(桌面式管理型)_WEB使用说明书_V1.0.0.pdf
- 党校中级考试资料.docx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智能体@AEI:Agentic Al,开启企业融合智简运维新范式.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