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摘 要】本文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为基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起源、病因和治疗3个方面进行综述。未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仍任重而道远,明确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完善诊断康复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关键词】孤独症;ASD;谱系障碍   【Abstract】This paper to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as the foundation, the origins of diagnosi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three aspects were reviewed. Future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research still allow to weigh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clear the etiology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good diagnosis rehabilitation service system without delay.   【Key words】Autism; ASD; Spectrum disorder   0 引言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作为一种由遗传因素和不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病因不明的脑发育异常疾病,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起病于儿童童年早期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据统计报道数据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群体多见于男性儿童,男女比例高达4∶1[1],其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方面的缺陷、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和重复刻板的行为等。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全世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已达到0.6%[2],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仅2011年,英国孤独症儿童的患病率就高达1.6%[3]。   1 ASD的诊断起源   早在1943年,美国的精神科医生Leo Kenner教授首次提出并确定了“自闭症”这一概念,“自闭症”和“孤独症”的译名为Autism,源自于希腊语中“Auter”(自我)一词。Kenner教授在《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中首次指出11名儿童是带着和他人产生先天不足的情感连结而来到世界上的。这11名儿童的主要表现为言语发育迟缓,性格孤立,行动简单重复,能力缺失,存在同一性的强迫性要求,行为孤独并难以发展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由此Kenner教授将之命名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此后,其他国家的学者也相继对类似的病例进行了研究并报道,使用了如“童年精神分裂症”、 “共生性精神病”、“童年精神病”及“婴儿精神病”等多个诊断名称。1968年,英国发展心理学家Rutter在Kenner描述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并修正,提出符合孤独症患儿的四项基本特征:(1)起病早;(2)言语损伤;(3)行为怪异;(4)缺乏社交。   1977年,WHO在ICD-9首次引用了“童年期特有的精神病―婴儿孤独症”这一诊断概念。1980 年, DSM-Ⅲ[4]又提出将属于童年期特有的精神病―婴儿孤独症归为“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由此可以得知,ASD作为发育障碍性疾病首次得到正式认可。1987年,DSM-Ⅲ-R进一步用“孤独症”取代“婴儿孤独症”,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6条具体的标准,并将其归为“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1992年,ICD-10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类别的“童年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该诊断包涵儿童孤独性障碍、婴儿孤独症、婴幼儿精神病及 Kenner氏综合征四个诊断概念。1994年修订的DSM-Ⅳ[5]及2000年的DSM-Ⅳ-TR[6]则进一步细化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这一诊断定义。并在数量扩充到了5个亚类。2013年,DSM-V[7]取消“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一定义,将孤独症谱系障碍归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的范畴,并强调必须发生在早期发育阶段。DSM-V把孤独症谱系障碍作为单一分类进行概念定义,将对ASD的诊断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2 ASD的病因   2.1 生物学因素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导致ASD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研究显示,在双生子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