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和干预策略分析.ppt

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和干预策略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少年期 症状表现 1. 因长期地环境不适应与经历挫折,失去自信、感到自卑; 2. 因缺乏社会性技巧,在交友方面感到困难 3. 因课业内容已至较高的水平,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成绩逐渐下滑; 4. 缺乏解决课业外问题的技巧; 5. 比小学时期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 6. 缺乏组织能力,无法作好整理、整顿的工作、有点脏乱; 7. 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或打架,出现暴力倾向,还会有旷课的倾向 Questions 2? 多动行为:男孩(57%) vs 女孩(42%) 多动症:男孩(12%) vs 女孩(4%) 过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动症的症状会逐渐消失。但是根据最近的研究指示,迈入10岁左右时,约25% 的多动症儿童会逐渐回到正常,约7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有30-50% 左右的 ADHD 患者,其部分症状会持续到成人期乃至终身。 成人期 多动症的症状表现 1. 生活方式嘈杂混乱、无组织。离婚率、事故率与自杀率比一般正常人高; 2. 容易有物质依赖(非处方药物、酒精滥用等)和赌博; 3. 人际交往和就业存在困难,容易涉入违法犯罪活动; 4. 容易共病抑郁症、焦虑症、成瘾行为; 5. 不同于儿童患者的攀爬跑跳,成人患者往往表现出在社交场合难以放松、谈话过度; 6. 冲动性社交,追求感官刺激,易怒; 7. 丢三落四、工作效率低下。即使有了职业,其成果与升迁的机会亦比一般人少。 同伴关系和社会关系不良 品行障碍 人格障碍 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 (二)遗传和生理因素 (三)同伴的影响 (四)学校教育 (五)社会文化背景因素 家庭教育乃重中之重!! 1. 成为一个好父母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前提; 2. 小学生的很多问题都跟家庭环境有关; 3. 在处理和干预小学生心理问题时,势必要跟其监护人沟通(家长会),教师有义务给家长提供建议,共同管理学生。 “神童”—张炘炀(10岁) 【纪实】10岁的时候,张炘扬说自己“我最佩服的人是张炘扬,因为我觉得张炘扬比其他人都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纪实】(10岁时,张炘扬刚进大学时) 张炘炀:我指的是这宿舍比我想象中的要差。反正我就是想必须要住在高档的地方,否则我就不满意。 “神童”—张炘炀(16岁) 张炘炀:我就是要当王者,要不然的话,你就没有地位可以讲。 【纪实】跟父亲发生意见不合时,张炘炀对父亲喊“闭嘴”。 张炘炀:(他)首先创造出一个我不知道是不是不切实际的梦想,然后强加到我头上。 【解说】张会祥曾出过一本书,叫做《神奇的学习》,在书中介绍自己培养张炘炀的经验。为了孩子的学习,十几年的时间里,只要孩子在,夫妻俩从来没看过电视,即使是无声电视。也几乎没有在家待过客。 【解说】在父亲的决定下,张炘炀走上了频繁跳级的读书生活。对于儿时的张炘炀而言,张会祥是父亲又是老师,他们24小时呆在一起。这种几乎没有同伴的封闭式两人教育,使得张会祥不仅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同时也是孩子发泄压力时唯一的出口。 【解说】张炘炀说,他因为长期迷恋电子产品,加上之前学习进程过快,基础不牢,无法正常完成硕士课程,出现了挂科,最后面临交不出论文毕不了业的后果,他甚至有过想要自杀的想法。 【解说】和跨越式的升学轨迹相伴的,是超速生长出的迫切感,但现实的窘迫,让张炘炀内心陷入了超出年龄的焦虑,生活在比他大七八岁的成年人中,这个十六岁孩子已经把房子问题视为最大愿望—他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给他买房。 中国父母最容易犯的十大错误 1. 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著,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婴儿就需要很多爱抚和交流。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而且缺乏爱和安全感,长大后容易精神抑郁,自暴自弃。 2.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殊不知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 和痛苦,对于孩子的成长其实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理,导致中国孩子长大后看不得别人好。比如,有跨文化心理学学者发现,如果一群人中的某人展现了某方面的才能,美国人更容易真诚地(至少表面 上)把自己的赞赏说出来,中国人则多半会沉默不语、心生酸妒。于是,中国人团体无法和谐合作做事,喜欢互斗。此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或者说文化不 改,中国人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3.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 多父母抱著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可以随意打骂。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