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长江大桥建筑装饰艺术赏析
陈元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武汉长江大桥已屹立于长江之上58年,在长江上几十座桥梁中,它是最有艺术特色、成就桥梁美学经典的一座。它有着古典亭阁式的桥头堡,高巍圆拱式的引桥,菱形米字形钢架正桥,民族镂空雕花式护栏,武昌桥头两侧的迎客松,大桥纪念碑和观景平台,这些建筑要素共同构成了武汉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独特性和民族性的建筑装饰艺术特征。
关键词: 武汉长江大桥 建筑 装饰 艺术
我们伟大的祖国多山、多水,可谓“千山万水”。古人建造的桥梁遍布祖国山河。有的桥宛若长虹,有的桥环如半月,有的桥雄伟壮丽;千百年来,我国的许多古桥仍然坚固如初,傲然静卧,已成为游览观赏的重要对象,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如今,武汉长江大桥已屹立于长江之上58个年头,在长江上几十座桥梁中,它无疑是最有艺术特色、成就桥梁美学经典的一座,不愧为中国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称号。
1.大桥艺术设计方案的形成
武汉长江大桥不仅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而且是一座城市桥、明星桥和艺术桥,它既经济实用,也美观大方。建桥之时,国务院对长江大桥的要求是:它“应成为一个卓越的建筑,不但应是现代化的技术水平解决国家巨大的经济课题,而且在建筑艺术上能以雄伟壮丽的外观标志出中国的新时代。”即要有“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为了美化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9月,武汉大桥工程局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向各建筑设计院及各大学建筑系,广泛征求美术设计方案。1955年2月,先后收到11个单位的25个设计方案。大桥局邀请了包括茅以升在内,中国著名的建筑、美术、园艺、城市规划、桥梁专家们组成评委会,将全部方案分为一、二、三等奖。大桥美术方案设计者,我国现著名桥梁历史、文化、美学研究专家唐寰澄的方案编号为25,获得三等奖。评奖后,所有获奖方案一并呈送政务院审批。在一次政务会议上,所有的参选方案图样,悬挂于怀仁堂墙壁上,等待周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审阅。周总理独具慧眼,当即拍板,选定第25号方案。这个方案的最大特点,是设计者考虑了以大桥本身结构为主,引桥、桥头堡的建筑结构与大桥本身的结构协调一致;同时,方案还考虑到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施工技术上的可行性。方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朴质端庄,特别与两岸的龟山、晴川阁及蛇山、黄鹤楼相互辉映,更显得格外庄严宏伟、和谐一致。
2.亭阁式桥头堡的建筑艺术
武汉长江大桥独有的桥头堡是大桥的最为重要的标志建筑之一,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军事作用,大桥是在建国之初建设的,而长江是我国中部重要的交通要道,在那个年代其军事意义重大,所以,常年有人民解放军在桥头堡守卫大桥;二是观景作用,从大桥底层桥头堡大厅乘电梯可以进入中部的铁路人行道和顶层的公路人行道,是重要的观景通道,方便人们从不同的高度观看大桥和沿江两岸美丽风景;第三,桥头堡亭阁式造型,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形式美的功用,它是显现大桥建筑美的重要标志。
2.1桥头堡的功能及结构
桥头堡系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平面尺寸为15×32米,高35米,其所起的作用是:支承正桥钢梁,引桥钢筋混凝土梁及人行道梁;在美术处理上,将全桥界分为两部分:钢结构的正桥和圬工的引桥;设置楼梯和电梯,以便行人从沿江大道通往铁路和公路路面的人行道。[1]桥头堡的其他结构是多层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构架中砌砖或设混凝土隔墙。桥头堡内上下各层设有大厅、展览室等。左岸桥头堡系55公分管桩基础,管桩打至岩层。右岸桥头堡的前半部系柱式基础,筑在岩层上,后半部为55公分管桩基础。桥头堡外墙下部用花岗石镶面,上部用汰石子粉墁,过道及大厅具有大理石护壁,缸砖铺地。
桥头堡是连接正桥与两岸引桥的桥台,为8层楼式亭阁,第8层在公路桥桥面两侧各设一对仿古双檐角亭,角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成为桥头附近黄鹤楼与晴川阁之间的连结点,极具民族风情,常有国内外游客驻足欣赏(如图1)。
2.2亭阁式桥头堡的艺术美
武汉长江大桥独有的桥头堡,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因其建筑形式为楼台亭阁式,本身就是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所谓“楼”,势高体完,户腑齐备,飞檐雕梁,廊室衔通,启惋则领略风雪暖日,闭户可赏听残荷雨声。“阁”为楼的一种,特点相似。“亭”则简陋工巧,檐似鸟翼,闲处其中,立纳四面清风,坐收八方注色。亭阁平面铺开,纵深经营,梁柱与檐顶撑架谐契,尤其微翘的檐角给人一种“基皆贴地,户尽通天”的舒适感。[2]所以有些,建筑美学者以为它的美学形式反映了中国人适得其乐的人文理想和实践理性精神。武汉长江大桥亭阁式桥头堡以其结构特点和位置优势对满足人们观赏大桥和长江及周围的美景的心理是再合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