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课标要求:?
根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本课要求学生: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主要教学目标为使学生了解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并结合向学生讲述具体的唐王朝民族政策使学生认识到唐朝的民族关系中虽有战争等冲突,但主流仍然是和亲贸易朝贡等有好交流。并以地图图片等为辅助教材使学生对当时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形成感性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看阅读本课课文所涵盖的图片、史料、地图等,培养其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重难点问题的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古代民族关系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灿烂的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热敏共同创造的。并明确只有民族和睦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运用“综合分析法”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以教师对课本主要内容的综合讲述分析来完成本科的知识点教学任务。并以组织学生进行导分组设疑讨论,自主发言等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除完成课标要求的知识点教学之外,加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等能力。在师生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唐王朝与突厥和吐蕃的交往与关系?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有二:一是唐代少数民族分布地区的古地名与现代不同,学生难以形成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分布情况的较形象的空间概念;二是唐王朝具体的民族政策的目的及意义,以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难直观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唐代胡人陶俑照片若干,包括商人形象与艺人形象。及画有唐代时期长安胡人生活情况的壁画。向学生提问:知不知道这些唐代塑像与笔画中所出现的人物形象是什么人?(学生自由做答)教师选取所需答案:如胡人,少数民族等。进行进一步导入本课主题:唐朝时,我国周边到底生活着多少主要的少数民族?唐朝政府与其关系如何?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令学生看课本16页上的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同时展示一幅现代此区域的行政区图。向学生总体讲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并结合现代行政区图让学生对其有更清晰的空间概念以突破教学难点一。?
第一部分:天可汗?
1、讲解突厥人的概况作为本部分内容的背景铺垫:“突厥”一词,根据17世纪成书的《突厥语辞典》,意为“最成熟的兴旺之时”。其族人主要生活在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以放牧与狩猎为主要生产活动。突厥人崇拜狼,以狼为其图腾,旗帜上也绘制金狼头。因此,突厥族人个个擅长骑射,骁勇善战,以战死沙场为荣。公元552年突厥人击败柔然建立了突厥汗国。6世纪末,突厥汗国分裂为二,以金山为界,西为西突厥,东为东突厥。唐朝建立之初,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率部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更于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因此如何解除突厥的威胁,便成为唐太宗的一项紧迫任务。经过精心准备,唐太宗发动了对东突厥的战争。?
2、唐朝对突厥的战争与民族政策。?
公元629年,突厥内部叛乱,相互攻战,势力急剧衰落。唐太宗趁此机会,命大将李靖统兵10万,分道出击,大败突厥,并俘获颉利可汗。10万突厥人归降了唐朝,唐对东突厥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可是面对颉利可汗及其10万名投降的族人,如何安置他们便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唐太宗面前。此时结合课本19页的读一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其内容,并思考:材料中一共出现了几种意见?如果是你是唐太宗,你会采纳谁的意见?为什么?给予思考时间之后就此问题提问。(学生举手作答)?
听取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室总结:可见,材料中出现了三种主要意见,即:多数大臣的观点,是强行迁徙所有突厥人进入内地,改变其生活方式;魏征的观点,认为投降的突厥人人多势大,可能会造成潜在的威胁,不能让其迁往内地;温彦博的观点,建议保全突厥人的部族组织与风俗习惯,并向其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
而唐太宗最终采纳了温彦博的保持突厥人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的建议。因为这一政策尊重了突厥民族本身的民族习惯,大大减少了民族间的隔阂。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增进了民族间的交往。因此这一政策赢得了突厥以及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的拥护。??
3、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影响?
唐朝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拥戴。北方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课本小字部分列举的“参天可汗道”、昭陵前的少数民族宾王像和长安的“胡化”、“胡风”盛行,都是唐与北方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真实写照。这里可以展示唐朝胡化的具体形象:穿着、食物等塑像、壁画。并举霓裳羽衣曲与秦王破阵乐的例子来进一步讲解这一时期的胡汉
文档评论(0)